走进16:杨光国,吉首公交一道温暖的光
城市公交,既是城市窗口的形象代言
也是城市运行的大动脉
每天,行走在城市干线上公交有多少辆
背后就有多少默默无闻的公交司机
司机杨光国,不仅让城市变得便捷
也让公交车变成温暖他人的一道光。
六月上旬,临近中午11点的天气,最高可达32度。湘U.12056D牌号的22路公交车缓缓驶进吉首高铁东站的公交车等候区。杨光国从车上的驾驶位下来,个子中等,首先敞开的笑容露出一排整齐的牙齿。
1976年出生的杨光国,泸溪县解放岩乡人,在道路运输和公交司机这条职业上已经干了二十年,是个名副其实的老司机,驾龄长,人却不油腻。最喜欢与人打交道,无论男女老少,他都能如亲人般投去自来熟的问候,谈话间的理解也让人感到很舒适。
等到孩子们陆陆续续上车,性格腼腆的孩子唤他一叔叔后便跑开了,性格开朗的孩子便开始滔滔不绝讲上课遇到的趣事,想着分别在即还会问他,可不可以送自己到初三毕业。
孩子的直觉总是最准的,杨光国不仅敬业、友善,对孩子们还保持着一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023年5月,已经在第七中学定点接送孩子一年的杨光国,自己掏钱买了50根冰棒上车,请第七中学乘坐19:35回家的孩子们吃,这些初一的孩子,他们都正是好奇、单纯又热烈的年纪。
已经长期与杨光国打成一片的孩子们,很开心地接受了他的冰棒。五天一次轮换的接送秩序,等到杨光国去接孩子时,孩子都高兴地像见自家亲叔叔一样,并且非常自觉地遵守“文明乘车”这项规定,无论是暑热下的车窗外有多迷人,风有多怡人,孩子们都乖乖地站好或坐好,不把头手伸出窗外,下车时把带上车的垃圾都扔进垃圾桶里。
对于请同学吃冰棒赠送“交通安全教育”这件事,孩子的家长们都赞他是全吉首最有爱心的司机,杨光国解释说:“今年上半年送完这趟孩子,下半年我就要迎接新的同学了,送他们回家也让我送出了感情,私心是想请他们吃根冰棒,让他们记住我这个叔叔。希望下次他们想起我时,就会想起我的口头禅,他们哪怕长大了自己有孩子都会讲,以前接我们放学的那个叔叔啊,每次接我们回家还教我们交通安全知识。”
杨光国希望孩子们都能学会“知危险.会避险”,乘车时在车厢内不要打闹,不要把头和手伸出窗外。过马路时,先看红绿灯,安全通过时要一慢二看三通过,走在路上不要奔跑打闹,不要低头玩手机。在无红绿灯的地方过马路,尽量结伴通过,看见大货车、大客车时主动让行,不要让车子的视野盲区成为危险的来源。
“话嘛,只要涉及人身安全,说上千遍万遍也是不过分的。”杨光国说,“交通事故不分大小,轻则挨痛、受罪、花钱,重则家破人亡,没有哪个谁是能承受交通带来的意外。”
幼年两三岁的杨光国因为意外失去了父亲,而后母亲改嫁,阿公因为对父亲的思念成疾不久也离世,幼小失去双亲的他便与失去丈夫儿女的阿婆相依为命。他的阿婆是个正直且坚强的老人,即使晚年已失去了大部分劳动力,为了免去他寄人篱下、颠沛流离的生活,瘦弱的她还是承担起了独自抚养他的责任,在家种地、养猪,艰难的养活着他。在八十年代那个普遍贫穷的时代,孤苦的婆孙俩接受了贫苦时代下来自各家语言伤害及防贼般的堤防,但却从不磨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只要活着就还有希望。”
十二岁那年的冬天,老人家病重,临终前对杨光国的教导是:“往后,你还要长大,屋里的几亩田让给别人种,别人给你几百斤谷子吃你就能活下去,你莫要骗人、莫要偷东西、莫要学坏、莫去擒蛇。”从此,他更带着对阿婆的遗愿和做人原则,杨光国独自熬过了人生最难的12岁到15岁,从东家吃到西家,从南家赶到北家,好在学校里师生了解他的难处,自发地给他捐款帮助他渡日。
也是这样的痛苦经历,杨光国都时刻谨记着要做个懂得感恩的人,不要做坏事坏了老人们的一生清誉。于是,这种高度自律的信仰,让他也拥有了比绝大多数人都高贵的品格,在面对社会中的弱小老幼时,他总能够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
提到她,他笑容里会夹杂着些清澈的眼泪:“我将儿时的恩情都用力回报给了社会,因为我阿婆已经不在了,我报不了她的恩了。”
也是在10路线上,杨光国在伟业广场站点碰到卖红薯藤的老人,红薯藤没卖完的她准备坐上21路车回大田垅,结果上错了杨光国的10路车,她在杨光国的车上一直坐到终点站捧捧坳才发现自己坐错了车,正好也是杨光国下班收车的时候,知道老人要回大田垅时,杨光国又用自己的小车送她回家,下车后,老人坚持要给他5块钱车费,他拒绝了,他心想,老人家也不容易,自己的红薯藤都没卖完呢。
更让他印象深刻地是在22路车上捡到一个三、四岁的小朋友,也不知道是从哪里上得车,等到同乘的乘客发现孩子时,才知道只有孩子一个人,杨光国让乘客帮忙看着孩子不要让其下车,下了车就把孩子抱到了吉首东站的警务室,留下了自己的证件信息和事情的经过。他说,如果不是那些好心的乘客注意到了那个落单的孩子,根本无法想象他下车以后面对滚滚车流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后来,没人再联系过他,他想那个孩子肯定是回到了亲人身边,有了这样的经历,家人也会更小心的看护他,保护好他。
像这样帮助老人、关照儿童、拾金不昧的事,几乎每天都在杨光国驾驶过程中上演。提到这些不胜枚举的善事,杨光国说这都是最基本的人之常情,是人与人之间本就该建立起来的行为方式。
面对一双儿女,他与妻子总是竭尽所能地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他说自己是个保守的人,大抵也会和他的父辈们一样,哪怕到了六七十岁都不会闲下来,年轻时给孩子多存钱,老了不给孩子增添负担。
“虽然我没有父亲,但我想父亲应该就是这样的。”杨光国这样说。
除了创造物质条件,一个正能量的父亲形象更是杨光国看重的,他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会用包容的眼光去看待社会问题,用广阔的心胸去包容这个社会,亦如他儿时的经历没有将自己击垮,自己的孩子也能用善意和爱心去拥抱困难。
杨光国在行驶中,就感受到了吉首早年的城市建设本身就给出行留下了不便的印象,车辆无论是驶入老城区,还是奔走在环线,几路公交车同时并线造成的交通压力也是可想而知,无论是怎样的调度安排和对行驶速度把控,都无法完全满足所有人的出行要求。
大家都是希望在这样的一线工作者能多有几个像杨光国这样的好司机,让公交成为城市里一道移动的光。
《走进》栏目是一个关注湘西人身上故事的栏目,旨在通过本栏目记录下广大湘西人值得记录的一天。无论您是乡村振兴的一线基层工作人员,走街串巷的外卖小哥,服务于社会秩序的交警、执法人员,或全职在家照顾家庭的宝妈,夜场打工人……都是我们用镜头记录的对象,欢迎您推荐身边的他、她们,我们将用镜头和文字如实的讲好湘西人的故事,传递正能量的声音。
【本期主人公:杨光国】
【本期撰文:熊抱】
【曝料微信:shw07430743】
【发布平台:湘西生活网、掌上湘西APP,转载请联系:shw0743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