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栏目是一个关注湘西人身上故事的栏目,旨在通过本栏目记录下广大湘西人值得记录的一天。无论您是乡村振兴的一线基层工作人员,走街串巷的外卖小哥,服务于社会秩序的交警、执法人员,或全职在家照顾家庭的宝妈,夜场打工人……都是我们用镜头记录的对象,欢迎您推荐身边的他、她们,我们将用镜头和文字如实的讲好湘西人的故事,传递正能量的声音。 【本期撰文:熊抱】 【曝料微信:shw07430743】 梁本发,1974年出生在吉首苗乡太平镇茶群村。 太平镇这个地方,最大的特点是森林覆盖面积广域,号称吉首的林木的资源宝库,各种名贵树木、草药遍地生。直到现在农历五、九月枞菌上市,吉首周边的人都会蜂窝般的涌入太平镇。 “太平的枞树(松树)多,穷菌多。”这是当代人对太平镇的评价。吉首太平镇的梁本发
回到上世纪,太平的林木多,林木密,林木千奇百怪。生于大山,长于大山的梁本发,对村落的感情是炙热真诚的,那是骨子里的热爱。依靠着山林资源,柴禾都是山里取、家里用。 但在梁本发眼里,这些不仅仅是柴禾,那些千奇百怪的树枝、树兜更是陪伴少年时期的玩具,在他的眼里,它们有时长得像低鸣浅唱的小鸟,有时长得像充满智慧在沉思的老者,有时又像一头拉犁的老黄牛…… 梁本发形容自己,刚开始像一个疯子,后面干脆疯了好多年。为了雕好一片叶子,就从山上捡了叶子,拿着叶子一边看一边雕,雕坏了再雕,雕难看了再雕,没有过硬的美术功底,就用十分的刻苦换半分成绩。 一把小刀,在木头上化无形于有形是梁本发的起点。村里人只觉得这少年有意思,大家都穷得吃不上饭,只关心今年的收成怎样?劝自家的孩子多读点书,走出大山去。或者离开这个村落,到沿海地区打工去。好像只有这个孩子关注的东西与村里的人不一样。 但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大山里的生活改变了。 1998年,中国在13个省颁布了禁伐令。1999年,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国家粮食局编制了《退耕还林工程规划》(2001-2010年)。 封山造林后,梁本发从农村来到吉首城里,在八月楼卖猪肉,除了卖肉的时间,他就拿着他的屠刀雕木头,来给亲戚帮忙卖肉的石根生瞧见了,看他徒手用刀玩雕刻就来了兴趣,问他愿不愿跟我自己学习浮雕工艺。这一次交谈奠定了梁本发未来的方向。有了师父的指点,光是白天卖肉,晚上苦练雕刻到深夜还不能满足梁本发的追求。他与石根生越聊越兴起,两个年纪相仿的年轻人决定走出去。2000年,26岁的梁本发外出上海打工,进了太亿家具公司,当了一名木雕学徒。这份既能填饱生活收入又能系统学习的机会,成了梁本发最快乐的日子。中原地区的雕刻工艺审美旨在细节与典故上,注重传神与表达。 上海之行为梁本发丰满了细节,但梁本发追求的远不于此。少年时期,他的雕刻能力已俱雏形,身边的木工师傅都要赞他一句“天才少年木匠”。做雕刻和做艺术,不仅仅看雕刻的图案有多生动,而是要有思想。思想这个东西最难可贵的是他会让自己的造诣有爆发力。学习的时候也要有学习的态度,别人吃饭,梁本发搞雕刻,别人睡觉,梁本发搞雕刻。梁本发回想22年前的日子说到:“大家都是打工,做完活就能拿钱,该午睡的时候别人都睡了,我就不睡,心里就想着我的东西要做成什么样?然后,大家每天中午就听着我的那个锤子、凿子、刀呀,在那兵兵邦邦,吵得别人都睡不着。他们又拿我没办法,我自己也停不下来,一天就钻到这上面去了。” 2020年,中国工艺美术泰斗吴初伟到访怀化,他在提点梁本发时指出湘西之美一在山水、二在风土,湘西的外在是野性有力量的,但她的内核又是文静质朴的。有了名师指点,梁本发顿悟,在尊重事实的创作上,写实与创意要结合。2021年,时逢建党100周年,张吉怀高铁开通,湘西进入腾飞新时代,梁本发为此制作一幅具有时代意义的雕刻作品:《大美新湘西》,他用轻刀手法,在原雕工艺的基础上加上浮雕。展示的是高铁列车从湘西飞驰而过的景象,列车从山中穿过,经过十八洞村,德夯玻璃栈道、大龙洞瀑布、天问台等湘西山水风土人情。看到梁本发的大美新湘西粗中带细、动中有静,湖南雕塑工艺大师陈德恒老师特地来到乾州古城,到梁本发店里观摩,并对梁本发的作品进行指点,感慨中收下梁本发为徒弟。 木雕的艺术品味到底在哪?
“我想把我所看到的东西都展现出来,木头的材质,木头生长的特形也具有高雅的艺术观赏价值。”作为苗族人,人的野性与自然的野性都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 梁本发说:“湘西的木雕艺术品,在于它的环境。湘西的整个环境是以喀斯特地貌为准,出奇石,奇石林立中生长出的树木,大多奇异。比如夹岩缝中的树,从岩缝中刚生长出来时还是正常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岩缝的空间就狭小了,会扭曲它的生长方向,有些还会让它的直径发生变化,在有些部位它是扁的,有些部位会被岩石挂伤的形成个孔洞,自然生长出来的怪模怪样,就是湘西木雕的艺术品味。” “如果要赏识湘西的木雕品艺术,一定是要带着发散思维,去根据它的肢体去尽可能具象它的模样,但它在创作时依旧不能用具象的表达力,只能借助它本身的外形条件去创作、去放大,而不能一蹴而就把它做成千篇一律的花鸟人物,否则选一块方正的木头就可以了。” 湘西艺术一定要依照湘西为原形的创作。 二十多年来,梁本发的创作来源绝大多数都来自湘西的素材。从小生活在太平的苗寨里,苗寨里的木房子、苗族人的着装,丘陵地貌的山,天水田层层从上往下的场景,无论是四季更迭中,那满山遍野的稻田,还是河岸边流转的水车,又或者木房子的船皮构瓦,几颗螺丝钉,榫卯打在房梁的哪个位置,他都门清…… “我创作的就是我的家乡,我的家乡就是湘西的七县一市一区,湘西有多美,我的作品就有多美,质朴古老的美与木头结合在一起。”木雕,是一门动手力极强的苦功夫,每一项都要实操动起工具,开、劈、凿、锉……巨大的信念与巨大的体力消耗一起造就了梁本发这个独一无二的人。初心、价值与伟承
梁本发雕刻的都是些湘西大山里自然枯萎倒掉多年的陈木,他习惯保持着一颗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他从不在违法边缘试探。梁本发的眼里,树木无名分化:“茶树有茶树的美,榉树有榉树的个性,苞谷兜兜都有特色,我从不挑木材,遇上它,政策允许的就把它带出大山,精心雕琢一番。” 粗狂、野性、细腻,写实的,抽象的作品,摆满了梁本发的工作室。但质朴的工作室,无一处奖项的展示,他虽然拿了行内诸多的金奖银奖,这些都被他压在玻璃柜台里。他觉得工艺美术大师这样的名誉不能代表自己,唯一能代表他的只有他的作品。他的作品在面世时总能给人震撼,就像他这个人摆在你面前,他不说话你就懂了。 湘西木雕文化这种自然质朴的美,梁本发要传递出去,传递不仅是把作品显世,还要把工艺和精神传递给继承者们。湘西古城古镇里的亭台楼阁,门、梁、柱、窗都是木雕的一部分,只有代代的传承才能让湘西木雕价值体现出来。 “人生短短不过百年,再有十年,我也老了。这些年虽然过得清苦些,可是上帝关了一扇门也给我开了一扇窗。”梁本发说,“如果从一开始我的雕刻品就有络亦不绝的人来买,那我只会成了一个纯粹的商人,对艺术的追求就会被消磨掉,人一旦陷入自我满足就难有作为,现在就正好,我一直觉得自己还有无限的空间可以发展。” 这就是梁本发,来自吉首太平镇,一位用木头作“画”,满腔赤诚之心扎根艺术创作的湘西木雕名家。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