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县扎实推进“锰三角”向“绿三角”转变
近年来,花垣县委、县政府以扎实的举措,推动“锰三角”向“绿三角”转变,描绘了一幅绿色转型发展的生态图景。
紫霞湖风光
各级高度重视。2023年,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两次深入花垣调研矿业工作,为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等工作指明方向。2024年,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对花垣县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认可。湘西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更是深入整治现场,帮助解决难题,确保整改成效。花垣县以刮骨疗毒的勇气扎实推进“锰三角”整治。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老路,在矿山生态修复、矿区道路绿化、矿坪综合利用等方面精准施策、成效明显。2024年,花垣县地表水国控、省控断面锰平均浓度为0.012mg/L,较2023年下降66.7%,较2020年下降80.2%;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二级标准,优良率达97%,矿区环境焕然一新。
花垣产业开发区
突出产业转型。花垣县将4家锰矿山企业整合为1家,5家电解锰冶炼企业只保留1家,其余全部退出。累计拆除清理废弃工棚1598亩,搬运土方超170万立方米,清理废石90多万立方米,矿山覆土复绿达2.18万余亩,公路绿化15.7公里。同时,在关闭尾矿库及矿坪上种植蚕桑8000余亩,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完成1.36万亩指标确认,获得指标交易收入13.5亿元,1195个矿硐也全部完成永久性封堵。此外,花垣县还以产业开发区、十八洞产业园区为依托,做优做强锰、锌产业链,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升级。
矿区重披绿装
聚焦生态修复。花垣县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坚定不移走“变废为宝”的绿色循环发展之路。采取“揭榜挂帅”方式对98座尾矿库及1亿余立方米尾矿渣开展技术攻关。促成“锰渣与矿涌水低成本治理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项目在花垣县启动,进一步推动矿渣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在办理79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中,文华公司案件赔偿金额达3890多万元,被最高检列为全国公益诉讼指导性案件。花垣县先后被列为全省矿业转型绿色发展改革试点县、全国绿色矿业发展创建示范区。2023年,成功摘掉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重点县“帽子”同时,十八洞村还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今年5月,十八洞村的成功做法还入选了生态环境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案例。
边城茶峒
清水江清了,边城拉拉渡往返其间……静谧的山水与熙攘的游客相映成趣,沈从文笔下的“边城”焕发出勃勃生机。据文旅部门统计,今年国庆长假,边城茶峒位居湖南省开放式景区客流前三名。展望未来,花垣县将进一步巩固“锰三角”治理成果,为“锰三角”向“绿三角”转变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环境报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