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吊脚楼,惊艳时光的湘西建筑“瑰宝”

 

图源/张家界魅力湘西

小时候,“小背篓,晃悠悠,笑声里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一首湘西民歌《小背篓》曾红遍大江南北,清新悦耳的曲调、悠扬婉转的旋律也让人们记住了美丽湘西,还有湘西漂亮的吊脚楼。

长大后,喜欢读“乡土文学巨匠”沈从文的《边城》、《湘行散记》,从中了解到不一样的湘西世界,也真正看到了歌声中唱到的“吊脚楼”。

图源/张家界魅力湘西

关于吊脚楼,《边城》中是这样描述的:“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贯穿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

吊脚楼,也叫“吊楼”,是苗族、土家族、侗族等族传统民居,它是一种半干栏式木结构建筑。吊脚楼多依山傍水而建,一半在陆地,一半悬于河上,以木柱支撑,形成独特的悬空结构。吊脚楼作为一种特色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我国渝东南、湘西、鄂西、黔东南等地。

图源/张家界魅力湘西

湘西吊脚楼集中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核心区域包括:凤凰县、永顺县、保靖县等武陵山区村落,其中以土家族吊脚楼最典型。

湘西吊脚楼的主要建筑特点可归结为:全木榫卯,无钉搭建,抗震性强,百年不倒。那有人就会问,木制的吊脚楼屹立于水中为何百年不腐?

一是建筑材料。吊脚楼多采用杉木作为主要材料。杉木本身含有天然油脂(如杉木油),具有良好的耐腐性。

二是设计理念。湘西特殊的地理环境是吊脚楼诞生的首要原因。吊脚楼的底层采用架空设计,避免直接与地面接触。吊脚楼木柱底部通常垫有青石板、鹅卵石或混凝土墩,阻断地面潮气,同时分散建筑重量。屋顶采用大坡度,一半是“双坡顶“或“四坡顶”,坡度较陡,避免屋顶积水。

三是榫卯结构的稳定性。吊脚楼采用全木榫卯结构,不用一钉一铆,通过精准的榫卯连接实现稳固。

图源/张家界魅力湘西

关于吊脚楼的历史溯源。

湘西吊脚楼的历史悠久,它是古代干栏建筑的遗存,最早可追溯到七千多年前,最早以巢居的形式出现。湘西高庙遗址出土的刻有木楼的陶器残片就是最好的说明。

南北朝时期,《魏书·僚传》记载:“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这正是吊脚楼的前身。

清代《龙山县志》记载:“民居中有数十家,或架树枝作楼,或两树排比作门户,至崖尽处则万树葱茏,环拥于外,若栏栅然。”

经过漫长的演变,吊脚楼逐渐摆脱了原始干栏式建筑的简陋,在唐宋时期兴盛,在明清成熟定型。它融合了巴楚文化的精髓,被学者誉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湘西吊脚楼的典型代表建筑有凤凰沱江沿岸吊脚楼、被称为“土家族建筑博物馆”的永顺石堰坪吊脚楼群以及永顺老司城遗址吊脚楼。

如今,这一幢幢古色古香的吊脚楼,依然静静伫立在湘西的青山绿水间,它们不仅是湘西人民的居住场所,更成为湘西千年历史的见证。

(注: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
来源:时光漫卷
文/幽慈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热门评论
  • 王思豪 LV14 路人
    2楼
    哦哦哦
    10-30 23:35 · 湖南
    回复
  • 骑牛看海 LV13 巡抚 实名认证
    3楼
    土家特色楼,
    10-31 00:05 · 湖南
    回复
  • 凡太夕 LV10 知州
    4楼
    点赞
    10-31 00:24 · 湖南
    回复
打开掌上湘西 APP,查看全部6条评论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掌上湘西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