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听!湘西消防村口“云课堂”奏起消防安全之音

本文已经收录在专题:

农村地区因木质建筑密集

老年群体占比高

用火用电隐患突出

一旦发生火灾

往往造成严重损失

连日来

湘西州消防救援支队

聚焦农村消防安全“痛点”

以村口“云课堂”为抓手

深入开展消防宣传行动

各大队立足地域文化与农村实际

用“乡音+乡情”讲透安全知识

让消防安全守护融入湘西山水间的千村万户

01
花垣十八洞村
“一户一档”护苗寨

“阿婆,您火塘边的柴草得挪到院外石板上,咱们苗家木屋最怕火星子‘串门’!”在深秋的十八洞村,青瓦木楼间飘着淡淡的柴火香,花垣县消防救援大队的消防“云课堂”藏着最细致的牵挂。

 

这里90%以上为依山而建的传统苗家木屋,82岁独居老人石婆婆的家里,大队消防员时常提醒老人用火安全,为精准服务独居、孤寡老人,大队摒弃“大喇叭喊、传单撒”模式,为全村32位高龄老人建立“一户一档”—— 档案里不仅记录木屋结构、老人日常用火习惯,还细细标注了老人的听力状况、常用电器型号,就连“石阿婆总把柴草堆在灶房门口”“龙奶奶听力弱,沟通得放大声”这类细碎却关键的生活细节,也一一记在纸上、刻在心里。

02
花垣十八洞村
  “苗语口诀”传安全

“以前听大喇叭讲消防,总搞不清啥是‘隐患’,现在消防员上门手把手教,我连灭火器怎么拔插销都学会了!”76岁的孤寡老人吴奶奶摸着墙上新贴的消防提示贴,眼角笑出了细纹。

在之前的宣传过程中,宣传员发现老人们对“电气线路短路”、“易燃物堆积”这类专业术语不“感冒”,针对老人们听不懂专业术语的问题,宣传员换成:“电线皮破了会‘走火’,可得赶紧换”、“柴草堆在灶边,就像藏了个‘小火苗’,危险得很!”,担心老人记不住逃生步骤,又把“湿毛巾捂鼻、弯腰走楼梯”编成朗朗上口的苗语口诀,“毛巾湿,捂口鼻,弯着腰,慢慢移”,夕阳下的苗绣基地里,老人们跟着宣传员一句句念,苗语的韵律里,安全知识悄悄扎了根。

03
龙山洗车河镇
“乡音俚语”入人心

“各位老少爷们儿注意啦!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灶膛的柴火灰别急着往外倒,闷两天再处理,安全第一!”“家里有电动车的,千万别在屋里充电,那家伙着了火,跑都跑不赢!”……每次下乡,龙山县消防宣传服务队带着浓厚乡音的“土味”广播,都会准时在村子里响起。没有照本宣科的官方辞令,全是村民们听得懂、记得住的“家常话”。

Autumn

“以前发的宣传单,字多,很多老人看不清也看不懂。现在用大喇叭,用咱们自己的话讲,效果立竿见影。”村民张大爷笑着说,“现在我家倒炉灰,都自觉用铁桶盖着闷两天,‘村村响’里面天天喊,忘不了!”

这个小小的“大喇叭”,成为了洗车河镇消防宣传的“前沿阵地”。它用最直接、最亲切的方式,将复杂的消防知识转化为生活提醒,实现了宣传范围的全覆盖和信息的精准送达。

 Autumn

 

04
龙山洗车河镇
  “银发守护“卫家园

在龙山县消防救援大队的组织下,在洗车河镇消防宣传队伍中,有一支“力量”——由几名身体硬朗的老年热心村名组成消防义务巡查队。

这支队伍的发起人是68岁的赵奶奶。一次,她在村里走访时,发现独居的刘爷爷家电线老化,插板烧得发黑,她立即上报村委会并协助联系其子女进行了更换,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火灾。

“我们老年人,时间多,对村里每家每户的情况也熟。谁家堆了柴火,谁家电器用得费,我们都清楚。”赵奶奶自豪地说。现在,她和她的老伙伴们每天都会在村里转上几圈,看到谁家房前屋后堆放了过多易燃物,就会上前提醒;发现谁家电线有隐患,就及时告知。他们不再是消防宣传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变成了家园安全的“主动守护者”,跟着火焰蓝一起排查隐患。

 

当夜幕降临

有村民下意识拔掉未用的电器插头

有村民把堆在灶边的柴捆往后挪了一米

这些细微动作

恰是安全意识的破土之声

湘西消防用 “接地气” 的方式

把消防宣传从“说教”变成生活

让消防安全之花绽放在湘西的山水间

为农村群众的幸福生活筑起坚实 “防火墙”

 

END

 


来源丨湘西消防  花垣县消防救援大队 龙山县消防救援大队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热门评论
  • 朝花夕拾 LV18 太上皇
    2楼
    点赞
    10-15 22:01 · 湖南
    回复
打开掌上湘西APP,与楼主互动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掌上湘西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