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春秋·红色湘西丨从童养媳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苗族鼓王龙英棠的传奇人生
年近七旬的龙英棠仍坚持传授苗鼓技艺(资料图片)。 向民航 摄
彭南雷
湘西州档案馆保存的档案中有一张泛白的合影。这张合影是 1957 年 4 月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参加全国音乐、戏剧、舞蹈观摩会演出代表时所拍。在合影中,毛主席后排一位身着苗族盛装、表情中带着激动与羞涩的苗族女青年,就是湘西苗鼓第一代女鼓王龙英棠。在中南海怀仁堂,她参加了为毛主席等中央首长准备的专场演出。表演完成后,她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这张照片见证了一位苗族女性如何以鼓为媒,让深藏武陵山脉的古老艺术登上国家殿堂的过程,更开启了苗族鼓舞走向世界的序章。
不屈的抗争与艺术追求
龙英棠出生于吉首市己略乡龙舞村,这里 “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生存环境孕育出苗人坚韧的品格。10 岁那年,因家中断粮,她被送往邻村当童养媳,每日五更即起舂米担水,深夜仍在织机前织布。她将苗家木楼斑驳的板壁当作鼓面,以竹筷为槌,在枯燥的劳作中摸索出七十二路鼓点的韵律。
1952 年土地改革中,24 岁的龙英棠毅然离婚加入农民俱乐部,在晒谷场上用两个倒扣的箩筐当鼓,以《翻身鼓》宣泄被压抑的艺术激情。
1955 年全州文艺汇演,她以独创的 “鹞子翻身”“锦鸡拖尾” 等技法征服观众。
次年,更以《庆丰收鼓》,斩获湖南省群众艺术观摩会演金奖,由此入选赴京演出阵容。这段经历不仅改变了她的命运,更成为苗鼓艺术走向全国的起点。
从苗寨到中南海
1957 年 4 月,龙英棠随湖南省歌舞团赴北京参加全国音乐、戏剧、舞蹈观摩会,在中南海怀仁堂为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表演苗鼓与苗歌《苗家歌唱共产党》。在台上跳鼓时,她看见坐在前排的毛主席正慈祥地冲她点头微笑、拍手鼓掌,心里充满幸福与激动,恨不得把平生所学都展示出来。当天,她的表演特别出色,博得台下阵阵掌声。
晚会后,毛主席上台接见演员,一把握住龙英棠的手并亲切地询问她是哪里人。龙英棠红着脸告诉毛主席:“我是湖南湘西的”,旁边一位首长还插话道:“还是主席的小老乡哩”。毛主席亲拍她的肩膀和蔼地笑了笑,称赞她 “把苗鼓打出了山魂水韵”,拉着她一起合影留念。那晚,龙英棠激动得整夜睡不着,拿着鼓槌敲了一晚的床框,至此,这场演出成为苗鼓艺术的里程碑,她的表演被灌制成唱片,传遍大江南北。
此后,龙英棠受邀参加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担任中南民族学院客座教授,将苗鼓技艺传播至更多领域。1960 年 7 月 23 日,参加全国第三次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的 3000 多名代表在中南海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32 岁的龙英棠将辫子盘在头上,身穿一件白府绸绣花苗服,戴着亮闪闪的银饰。这是她第二次进中南海。
40套鼓谱与千名弟子
龙英棠在传统基础上大胆创新,整理出《十二月花鼓》《养蚕鼓》《采茶鼓》等 40 多套鼓谱,将农耕劳作、生活场景融入鼓点,使苗鼓成为记录苗族历史的 “活态教科书”。
为抢救濒临失传的《接龙鼓》,她徒步三个月走访 12 个苗寨,从 94 岁的龙阿婆处学得“凤凰三点头” 绝技。她的鼓技刚柔并济,既有男性的力量感,又不失女性的柔美,被誉为 “鼓中芭蕾”。
1982 年起,她在吉首大学、德夯风景区等地开设 20 多期培训班,培养弟子上千人,其中包括第三代鼓王龙菊兰、第四代鼓王龙菊献等非遗传承人。她常说:“苗鼓不是一个人的艺术,是整个民族的魂。”
2006 年,湘西州人民政府授予龙英棠 “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人” 称号。她积极参与苗鼓申遗工作,推动苗族鼓舞于同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她晚年虽体弱,仍坚持在德夯景区指导年轻鼓手,将毕生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下一代。她的努力不仅保护传承了苗鼓艺术,更使其成为湘西文化的重要符号。
从苗寨到世界舞台
2013年,龙英棠病逝,数百名弟子身着苗服,用震天鼓声为她送行,那震彻山谷的鼓声至今仍敲击着每一位热爱苗鼓艺术之人的心灵。
如今,龙荣棠的弟子们活跃在国内外各种舞台。1995 年,龙菊兰凭着过人的跳鼓技艺被破例选为中国民间艺术团成员,随团出访新加坡。在演出的舞台上,龙菊兰身着苗族盛装,一展苗鼓的恢弘大气,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第二天《新加坡日报》专门发表了《打鼓打到狮城来》的专题报道。回国后,龙菊兰被选定为苗族鼓舞的第三代鼓王。第四代鼓王龙菊献 2006 年应邀赴河南郑州,在春节民俗庙会上使用直径 3 米、重达 300 公斤的“中原第一鼓”表演,震撼全场。2021年重阳节活动中,龙菊献以《苗族花鼓》拉开文艺演出序幕,展现苗鼓的刚柔并济。传承人石金琦二十年来坚持免费教学,累计教授四千多名学生。在 2021 年湖南卫视《乘风破浪的姐姐 2》中,石金琦带着苗鼓队的孩子们上台表演,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湘西苗鼓。
龙英棠用一生践行 “以鼓传情,以鼓载道” 的艺术理念,她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传奇,更是苗族文化传承的缩影。正如她所说:“只要鼓声不停,苗家的根就不会断。”
龙英棠的一生,是苗族文化传承的壮丽史诗。她以鼓为舟,载着民族记忆穿越历史长河;以艺为桥,连接传统与现代。她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苗鼓艺人,让这一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