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州明珠,跨越千年的风华绝唱与时代交响(永顺县)
永顺:溪州明珠,跨越千年的风华绝唱与时代交响
湘西,宛如大自然馈赠给人间的一块璞玉,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气息,那是历史与自然交织的独特韵味。而永顺,恰似这璞玉上最为璀璨的明珠,深深嵌入武陵山脉的褶皱深处,静静守护着千年的历史记忆,展现着令人惊叹的自然风光,传承着独特迷人的民族风情。它是一部生动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它是一幅绚丽的画卷,每一处都绘就着传奇;它是一首激昂的乐章,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在悠悠岁月里散发着独特而永恒的魅力,等待着世人去探索、去发现、去品味 。
历史长歌,土司王朝的千年遗韵
老司城
老司城,位于永顺县城东19.5公里灵溪河畔,宛如一位饱经沧桑的智者,默默见证着岁月的流转。自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彭氏土司在此筑城,它便成为了古溪州彭氏土司政权近818年的司治所在地。在漫长的岁月里,老司城曾是西南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中枢,其严密有序的政治制度,让广袤领地与众多子民得以有序治理。作为经济中心,灵溪河上商船往来如织,各地的物资财富汇聚于此,商业贸易一片繁荣。这里还是文化高地,孕育出了独特的土司文化,土家语言、习俗、艺术在这里代代传承发展。同时,作为军事要地,坚固的城墙和防御工事,如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踏入老司城遗址,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城外,灵溪河蜿蜒环绕,潺潺河水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城内,石头地基错落有致,古老的城墙、宫殿、街巷虽历经风雨侵蚀,却依然屹立,向世人展示着土司王朝曾经的辉煌。2015年7月4日,老司城申遗成功,成为湖南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吸引着全球的目光,游客与学者纷至沓来,探寻它那神秘的过往。
芙蓉镇,原名王村,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宛如一颗遗落人间的明珠,是溪州土家族土司王朝的起始都王府和土家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它最为独特之处,便是穿镇而过的瀑布,那如巨大水帘般的瀑布从悬崖奔腾而下,气势磅礴,轰鸣声似历史的回响,诉说着古镇的沧桑变迁,也让芙蓉镇有了“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的美誉。沿着五里青石板街前行,仿佛穿越时空。街道两旁的土家吊脚楼鳞次栉比,依山傍水,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每一栋都承载着土家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镇里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溪州铜柱”,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公元940年,溪州刺史彭士愁与楚王马希范罢兵言和,铸立铜柱为盟,结束了战争,开启了溪州相对和平稳定的发展期,对土家族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塔卧镇,曾经作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充满了红色记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弼时、贺龙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在此创建了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这里保存着省革命委员会、省军区等众多革命遗址,任弼时曾称其为“中国南部苏维埃运动发展中最重要的柱石”。这些遗址不仅是历史遗迹,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为红军提供了战略支撑,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无数先烈在此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永顺人民。如今,塔卧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生前来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激励着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自然画卷,山水间的诗意栖居
芙蓉镇
猛洞河,是大自然赐予永顺的瑰宝,如一条碧绿的丝带,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旅游资源闻名遐迩,是永顺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它的美,在于激情与宁静的完美融合。乘上皮筏顺流而下,时而在湍急的险滩中跌宕起伏,感受着心跳加速的刺激;时而又在平缓的河段悠然飘荡,尽情欣赏两岸如画的风景。河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两岸山峰奇异,植被繁茂,珍稀植物众多,仿佛一个天然的绿色宝库。沿岸土家族村落的民俗文化,更为猛洞河增添了独特的魅力。热情好客的土家人民,用独特的歌舞和美食欢迎着远方的客人。夜幕降临,篝火燃起,土家儿女跳起摆手舞、唱起山歌,让人心醉神迷,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
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宛如一片人间净土。这里林海浩渺,溪谷交错,被誉为“中南十三省亚热带低海拔常绿阔叶原始次生林免遭第四纪冰川侵袭唯一幸存的资源宝库”。走进小溪,就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森林覆盖率高达92.5%,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香气,沁人心脾。这里有珙桐、红豆杉等43种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花开时如白鸽展翅的珙桐,四季常青且具药用价值的红豆杉,都是大自然馈赠的瑰宝。小溪还是众多野生动物的家园,金钱豹、云豹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在此繁衍生息,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在这里,你可以听到鸟儿欢快的歌声,看到猴子嬉戏的身影,尽情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归自然的怀抱,享受那份宁静与美好。
不二门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张家界与凤凰之间,是自然与人文完美交融的旅游胜地。总面积533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2%,园内奇峰异石林立,溪流潺潺,绿树成荫。它的美,不仅体现在自然风光上,更体现在丰富的人文景观中。有神秘莫测、相传为诸葛亮所布的八阵图,吸引着游客探寻其中的奥秘;有表彰古代孝女节妇、承载着传统美德的孝节牌坊,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还有寓意洗净心灵尘埃的洗心池,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心灵的栖息地。不二门温泉更是一大特色,有着“湘西第一泉”的美誉。泉水源自地下100米深处,水温常年保持在39.8 - 41摄氏度,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保健养生价值。泡在温泉中,欣赏着周围的自然美景,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享受着这份愉悦与惬意。
在永顺老司城景区的万马归朝景点,有一处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万马归巢。而与之相得益彰的,便是不远处的土司大营景区。站在万马归朝观景台上望去,层峦叠嶂,山峦起伏如千万匹战马奔腾着朝司城拥来,气势磅礴。雨后初晴的清晨,云雾从山谷中缓缓升起,缭绕在山间,将山峦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万马归巢的景象如梦如幻。当阳光透过云层洒下,光晕与云海交相呼应,霞光四射,美不胜收。土司大营景区的民宿丰富多样,有冬暖夏凉、设备齐全的野奢木屋;有开放大阳台、绿植环绕的宣抚司帐;有依山而建、地势平缓的翼南别院;还有独特的阁楼木屋舍巴帐等。娱乐设施也十分精彩,有能体验滞空快感的悬崖秋千,有可供亲子同乐的彩虹滑道,还有刺激的滑索、步步惊心桥、高空自行车、丛林穿越等。这一壮丽的自然景色,与土司大营的民宿和娱乐设施相互映衬。游客既能在此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体会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意境,又能在土司大营享受舒适的住宿和丰富的娱乐,收获一段难忘的旅行记忆。
人文风情,土家文化的绚丽华章
茅古斯
西兰卡普,作为土家族民间艺术的杰出代表,在土家语中意为“花铺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艺术光芒。它以独特的图案、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象征。土家姑娘用她们灵巧的双手,将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祖先的敬仰,都编织进了这精美的织锦之中。其图案或描绘着土家族的历史传说,如八部大王的事迹;或展现着生产生活的场景,如农耕、渔猎等;或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龙凤呈祥等。制作西兰卡普的工艺十分复杂,需要经过纺线、染色、挑织等多道工序。土家姑娘运用独特的挑织技法,将丝线编织成绚丽多彩、栩栩如生的图案。西兰卡普不仅是一件生活用品,更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承载着土家族的历史文化,如今已成为永顺和土家族文化的亮丽名片,走向了世界。
永顺土家族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宝贵财富,也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大节庆时,摆手舞欢快热烈,人们身着盛装,以独特的舞蹈形式祈求风调雨顺、幸福安康。舞蹈动作简洁明快,模仿着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展现了土家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表达了对祖先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茅古斯舞则以原始古朴的动作,再现了土家族先民的生产生活场景,被称为“中国古代戏剧舞蹈的最远源头”。舞者身着稻草编织的服饰,头戴面具,模仿着远古人类的动作神态,用肢体语言和呼喊声诉说着土家族的起源和发展,传承着土家族的历史文化。土家族还有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如赶年,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相传是为了抗击外敌,士兵们提前过年后奔赴战场而流传下来的;社巴节是祭祀祖先、庆祝丰收的盛大节日,人们在举行祭祀仪式后载歌载舞,共享丰收的喜悦。这些节日,是土家族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土家族人民的情感与记忆。
土家吊脚楼,是永顺独特的建筑景观,依山傍水,鳞次栉比地建在山坡或河畔,宛如一幅田园画卷。一般为木质结构,飞檐翘角,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其建筑风格独特,底层架空,用于放置农具、圈养牲畜;二层是居住层,设有堂屋、卧室、厨房等;三层则用来储存粮食杂物。屋顶覆盖着小青瓦,飞檐翘角造型优美,既美观又实用,还具有排水和防风的功能,体现了土家族人民对自然环境的巧妙利用。土家吊脚楼不仅是土家人的居住场所,更承载着他们的历史和情感,体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理念。每一座吊脚楼都有自己的故事,是永顺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现着土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永顺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每一道美食都承载着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万坪豆腐发轫于明朝,清咸丰年间已负盛名,宛如一颗美食明珠,闪耀在永顺的美食舞台上。它以无污染的本地绿皮大豆和杉木河纯天然泉水为原料,沿袭民间传统工艺纯手工制作,营养丰富、口感细腻、韧性十足。明清时期,因其独特的口感和上乘的品质,万坪豆腐成为了皇宫贡品。其制作工艺十分考究,选豆时要挑选颗粒饱满、色泽光亮的本地绿皮大豆;泡豆对时间和水温要求严格;磨浆要用传统石磨,以保留原汁原味;煮浆需掌握好火候;点卤是关键环节,直接影响豆腐的口感和质地。万坪豆腐可烹饪出麻婆豆腐、家常豆腐等多种佳肴,备受人们青睐,如今通过电商平台远销各地。永顺米粉,是永顺人餐桌上的常客,以细腻爽滑的米粉、鲜美的汤汁和丰富多样的配菜,成为了永顺美食的代表。米粉用优质大米经浸泡、磨浆、蒸制、切丝等多道工序精心制作,口感细腻有弹性。汤汁是永顺米粉的灵魂,用猪骨、牛骨等食材长时间熬制,加入花椒、八角、桂皮、香叶等多种香料,用慢火精心炖煮数小时,让骨头中的营养和香味充分融入汤中,形成浓郁醇厚、层次丰富的汤底。配菜有牛肉、肥肠、木耳、肉丝等多种选择,每一种配菜都经过精心烹制,与米粉和汤汁完美搭配,无论是早餐还是夜宵,都能给人带来满满的幸福感。油粑粑,这道永顺街头常见的小吃,以其香酥可口的味道和亲民的价格,深受永顺人民和游客的喜爱。它以黄豆和大米为主要原料,加入葱花、盐、花椒粉等调料,经过巧妙的配比,放入滚烫的油锅中炸至金黄。刚出锅的油粑粑,咬上一口“嘎吱”作响,香酥可口的味道瞬间在口中散开,让人回味无穷。它不仅可以作为零食直接食用,还可以搭配米粉、面条等主食一起食用,增加口感的丰富度。
时代新篇,交通与产业的蝶变腾飞
不二门野溪温泉
曾几何时,交通的不便如一道枷锁,束缚着永顺的发展。险峻的山脉、蜿蜒的河流,让永顺与外界的沟通困难重重,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宝藏被深藏闺中,难以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张吉怀高铁的开通,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永顺与外界沟通的大门,让永顺正式步入了高铁时代。这条钢铁巨龙呼啸而过,极大地缩短了永顺与外界的时空距离,为永顺的旅游、经济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永顺县敏锐地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老司城遗址、芙蓉镇、猛洞河等景区在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景区内新建了现代化的游客服务中心,提供全方位的旅游咨询和服务;完善了旅游标识系统,让游客能够更加方便地游览景点;加强了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同时,通过举办各类旅游文化节、网络宣传、与旅行社合作等多种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据统计,近年来永顺县的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均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旅游产业已成为永顺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永顺县还积极推动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永顺莓茶与黄金茶、古丈毛尖并称湘西“三杯茶”,其汤色金黄润泽,味道醇厚回甘,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永顺县通过编制相关规划,深入开展特色产业行动,不断扩大莓茶种植规模,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建立了莓茶标准化种植基地,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确保莓茶的品质;培育了多个莓茶品牌,通过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电商平台销售等方式,让永顺莓茶走出湘西,畅销全国,还远销海外,成为了永顺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叶子”。永顺县积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提升猕猴桃的品质和产量。如今,永顺猕猴桃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口感,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了永顺县农业产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永顺县在时代浪潮中奋勇前行,积极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在工业园区建设中,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众多优质企业扎根,为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农产品加工企业深挖当地农产品资源富矿,把永顺莓茶、猕猴桃、松柏大米等特色农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不仅提升经济效益,更让永顺特色农产品品牌熠熠生辉。生物医药企业借助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潜心研发各类中成药和生物制药产品,为健康事业添砖加瓦。电子信息企业的加入,带来先进技术与理念,有力推动当地产业数字化转型,各产业蓬勃发展,百花齐放。
在时代的宏大叙事中,永顺县正以坚定的步伐迈向繁荣,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向着更美好的明天奋勇进发。
来源:彭孙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