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苗寨情怀踏故土、重走两乡八寨的土地与记忆

 

2025年11月22日,周六的暖阳普照在湘西的山水水,45人的徒步队伍便从红英村整装出发。全程21.87公里,5小时50分钟的脚程里,我们横跨原排碧乡与董马库乡两乡镇——从排碧乡的红英村、茅坪村、洞冲村起步,再到董马库乡的排当吾、卧龙坪、补定村、丙池村,最终抵达曾属排碧乡的排碧村收尾。这条路对我而言,远不止是一次普通徒步,每一步都踩着我过往的岁月印记。

 

 

起点红英村,属原排碧乡,319国道旁的村寨,名字便带着画面感。虽不见当年满坡满岭的红英树,但踩着村口的硬化路,记忆里当年下乡时路过的场景渐渐清晰,“红英”二字,成了此行最浪漫的开场。

 

 

队伍一路向山,很快抵达同属排碧乡的茅坪村,包茂高速的车流从寨中穿行而过,现代交通与古老村寨奇妙相融。站在寨口望去,两口山塘像镶嵌在村里的绿宝石,当年我来村里核查耕地时,常在此歇脚;山脚下的平地上,茅草虽已泛黄,却仍能看出“茅坪”之名的由来,峻山环抱间,这片茅草丰茂的平地,本就是大自然赐给村民的温柔角落,也是我记忆里最质朴的风景。

 

离开茅坪村,山路渐陡,下一站是排碧乡的洞冲。队伍里的本地向导边走边讲:“这里的山洞里,老辈人都说藏着宝书和宝贝哩!”我笑着附和,当年巡查时,也曾听老人们讲过这段传说。我们虽没寻到传说中的宝藏,但穿行在山间小径,听着风吹过岩洞的声响,倒觉得这“洞冲”的名字,本身就是一段值得珍藏的传说,而脚下的路,每一步都踩着我当年动态巡查的足迹。

 

翻过一道山梁,便踏入了原董马库乡的地界,排当吾的洼地田埂出现在眼前。苗语“排当浯”的意思此刻变得鲜活——“排”是坪,“当浯”是凼水,村前的农田低洼处,虽已秋收,却能想见久雨后积水成塘的模样。当年我来这里丈量土地,对这片易涝的洼地印象极深,如今再看,才更懂一个村寨的名字,竟藏着对耕地保护最细致的观察。

 

 

正午时分,队伍抵达董马库乡的卧龙坪,这里成了我们的临时休整点。“卧龙”的苗语意为“多水”,果然名不虚传,寨子里的水井星罗棋布——当年下乡口渴,我常在此掬井水解渴,今日再掬一捧,清冽甘甜依旧。抬头望去,整个村寨依山势而建,错落的吊脚楼顺着山形蜿蜒,真如一条蛰伏的巨龙,“卧龙坪”三个字,不仅从纸上的文字变成了眼前立体的画卷,更与我记忆里的模样完美重叠。歇脚时,村民递来的米酒还带着温度,和当年我下乡时喝到的一样暖。

 

 

 

补定村的惊喜,藏在村口的根雕工坊里。这里属董马库乡,苗语“补同”意为“坡上的桐籽树”,当年我来村里工作时,油桐树虽已不如鼎盛时繁盛,但“补定”之名衍生出的根雕艺术,已初露锋芒。如今再走进工坊,只见形态各异的树根在匠人手中“重生”,有的保留天然形态,有的被雕刻成花鸟走兽,“藏魂在天然、纳灵于神工”的意境,在每一件作品上流转。我围着根雕驻足许久,看着熟悉的匠人面孔,想起当年看着他们从零学起的模样,心中满是感慨。

 

 

 

告别补定村,夕阳已开始西斜,队伍向着董马库乡的丙池村进发。“丙属火,池为水”,这个因“水灭火”传说得名的村寨,果然透着暖意。刚到村口,几位身着苗装的村民便笑着迎上来,递上热茶和自家产的花生——其中几位老人,当年我下乡时还曾到他们家吃过饭。接过热茶,暖意从手心传到心里,和当年一样滚烫,才明白一个村寨的名字,不仅有传说,更有温度。

 

 

最后一站,是曾属排碧乡的排碧村。当我们抵达时,虽不是初三、初八的赶集日,但村寨里仍有零星的小摊,吴、石、龙、满、向等苗族姓氏的招牌挂在店铺门口,319与209国道复线的交汇处,车流不息。站在昔日的集市旧址,我仿佛看到了赶场时村民们背着农副产品赶来交易的热闹场景——当年我常来这里宣传土地政策,集市的烟火气里,藏着苗乡最鲜活的生活。

 

傍晚时分,队伍抵达终点,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却难掩眼中的光亮。于我而言,这21.87公里的路程,5小时50分钟的坚持,早已超越了“徒步”本身——我不仅是随着大家踏遍8个村寨,更是重走了一遍我曾日夜守护的土地;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在把地图上的地名,变成脚下真实的土地,也变成我记忆里鲜活的片段。

 

 

这趟徒步的意义,于我是故地重游的感慨,于大家是初识苗乡的惊喜。它从不是追求速度与距离,而是用脚步丈量家乡的土地,用耳朵倾听名字背后的故事,更用初心回望自己曾守护的岁月。45人的队伍,一路相互扶持,而我走在其中,既像向导,更像归人——脚下的山路是纽带,耳边的故事是桥梁,最终都化作了对这片土地更深的热爱与认同。

 

 

 

来徒步最大的收获,从不是抵达终点的成就感,而是途中那些“遇见”与“重逢”——遇见传说里的洞冲,遇见匠心满满的补定,遇见热情好客的丙池;也重逢了当年的自己,重逢了记忆里的山山水水,更重逢了一个更立体、更温暖的家乡。当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我知道,这21公里的山路会被淡忘,但红英的名字、茅坪的山塘、洞冲的传说、补定的根雕、丙池的热茶,以及我与这片土地的故事,会永远留在记忆里,成为我与这片苗乡,最深刻、最珍贵的联结。

 

 

2025年11月24日“张小平”于花垣县盛世星城

来源:花垣掌圈生活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热门评论
  • 王思豪 LV14 路人
    2楼
    可以可以
    11-25 23:25 · 湖南
    回复
  • 凡太夕 LV11 知府
    3楼
    不错
    11-26 00:01 · 湖南
    回复
  • shchj LV12 按察使
    4楼
    忆,去寻回?
    11-26 04:39 · 湖南
    回复
打开掌上湘西APP,与楼主互动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湘西圈
  • 分享了图片

    黄龙hl

    0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掌上湘西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