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首现!
“是红头索!”
近日,湖南保靖酉水国家湿地公园科研团队有了大发现。
他们在酉水河峡谷风光带监测时,邂逅了一种极危植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认定的极危物种——红头索。
这是该物种在湖南的首次记录。
意味着这个珍稀“客人”,已在保靖酉水湿地成功“安家”。
红头索。吉大·酉水湿地公园科研团队 摄
红头索(Lysimachia liui),报春花科珍珠菜属多年生草本。
它的模样很好认:
叶子对生,顶端圆钝带个小尖头,基部近圆或阔楔形。
干了之后,叶片是坚纸质的。
叶面深绿,长着稀疏糙伏毛;叶背淡绿,绒毛更密些。
正反两面,都布满了粒状腺点。
它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
只爱湿度适中、土壤肥沃的地方。
峡谷溪流旁、林下阴湿处,还得没有重度干扰。
它是生态“指示物种”,能反映区域生态的完整与稳定。
此前,红头索的记录只在四川峨眉山。
野生种群少得可怜,被《中国植物红皮书》列为最高濒危等级——极危(CR)。
这次在酉水的发现,意义重大。
既填补了湖南的分布空白,更证明了酉水生态的原始与完整。
对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植物研究,都有重要科学价值。
生态向好,生灵归来,酉水湿地的故事还在续写。
近年来,保靖县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确立“生态立基”发展思路,持续筑牢生态保护屏障。多年间,保靖酉水国家湿地公园与吉首大学深化产学研合作,组建联合监测队伍,对园区动植物多样性开展全面系统监测。其间,不仅发现中华秋沙鸭、小灵猫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还记录到金毛狗、闽楠等8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裸芸香等4种湖南省地方重点保护植物,以及五柱绞股蓝、秧青等8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植物。为期三年的动植物资源多样性监测中,大批珍稀濒危物种的接连发现,充分彰显了保靖酉水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独特性与典型性,也见证了当地生态保护工作的显著成效。
来源|湘西网
作者|刘番 聂仁科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