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一根生锈的铁钉,为何能要命?破伤风的可怕之处,你可能不知道

一根生锈的铁钉,为何能要命?破伤风的可怕之处,你可能不知道

 

听老家亲戚聊起,村里60多岁的李大爷,去年秋收时扛玉米秆,被田埂上一根生锈的铁钉扎了脚。伤口也就黄豆大小,流了点血,他蹲下来蹭了蹭泥土,觉得“这点伤不算啥”,连鞋都没脱就接着干活。

结果过了6天,李大爷开始觉得嘴巴发紧,吃饭嚼东西都费劲,后来连喝水都咽不下去,家人赶紧送县医院,一查是破伤风,直接转去了市医院ICU。据医生说,当时李大爷已经出现了颈部肌肉强直,再晚来一天,呼吸肌痉挛可能就救不回来了。最后住了20多天院,花了近10万才好转。

这事听着不像大病,但据我国疾控中心2023年发布的数据,我国每年报告的破伤风病例虽然不算多,但病死率一直维持在10%-15%,其中超过60%的病例,都是像李大爷这样,因为“小伤口没当回事”延误了处理。

更让人在意的是,农村地区的病例数是城市的3.2倍,很多人觉得“土方法能止血”,反而给破伤风梭菌创造了繁殖的机会。

可能有人会问,不就是个细菌感染吗,为啥能这么厉害?关键不在细菌本身,在它产生的“痉挛毒素”:这东西是目前已知自然界中毒性最强的神经毒素之一。

有数据显示,1克破伤风痉挛毒素能致600万人死亡,杀死一个成年人只需要2.5纳克/公斤体重,比砒霜的毒性还要强上万倍。

更可怕的是它的“作案路径”:破伤风梭菌平时以芽孢形式藏在土壤、灰尘、动物粪便里,尤其是生锈的金属表面,因为铁锈容易附着污物,还能给细菌提供“保护壳”。

一旦通过伤口进入人体,只要环境缺氧比如深伤口、被污物堵塞的伤口,芽孢就会“苏醒”,开始繁殖并释放毒素。

这些毒素会顺着血液钻进中枢神经系统,专门破坏控制肌肉放松的神经递质,简单说就是“让肌肉只收缩不放松”。

所以患者会先出现咀嚼肌紧张张嘴困难,然后是颈部、背部肌肉强直,严重时整个身体会像弓一样反张,也就是医生说的“角弓反张”,连呼吸肌都会痉挛,最后要么窒息,要么因为严重感染、器官衰竭丧命。

而且这毒素的潜伏期还不固定,短的3天,长的能到几个月,有些患者伤口都愈合了,还没意识到自己已经被毒素盯上。

 

不少人对破伤风的认知,还停留在“只有生锈铁钉才会引发”上,可实际上,很多“想当然”的想法,都是在给自己挖坑。

有人觉得“伤口小就没事”,比如被木刺扎了、被碎玻璃划了小口子,擦点碘伏就不管了。但去年有个新闻,一个大学生被宿舍的木床板毛刺扎了手指,没处理,结果一周后得了破伤风,差点影响学业。

要知道,破伤风梭菌不管伤口大小,只要能形成缺氧环境,就可能繁殖,木刺扎的深伤口、玻璃划的窄伤口,反而比浅表的大伤口更危险。

还有人觉得“打过疫苗就终身免疫”,尤其是年轻人,小时候按程序接种过百白破疫苗,就觉得长大了不用管。但我国疾控中心早就明确说过,童时期接种的疫苗,保护期大概是5-10年,成年后每10年需要打一次加强针。

 

有数据显示,我国成人破伤风疫苗加强针的知晓率只有35%,很多人三十多岁了,从来没补过针,这就导致一旦受伤,感染风险大增。

最让人揪心的是农村地区的“土方法”,比如用烟灰、草木灰敷伤口,甚至用煤油浇在伤口上“消毒”。之前听医生说过一个病例,一个农民被农具划伤,用灶灰止血,结果伤口被污染得更严重,破伤风梭菌在里面大量繁殖,最后虽然救回来了,但留下了肌肉萎缩的后遗症。

这些土方法不仅没用,还会破坏伤口的正常环境,让细菌更容易滋生。

其实破伤风这东西,防比治容易多了,关键是在不同场景下找对方法,别等真受伤了才手忙脚乱。

先说日常家庭场景,家里可以备点生理盐水、碘伏、无菌纱布和镊子,万一被小伤口划伤,第一步用生理盐水把伤口冲干净,尤其是有污物的伤口,要把里面的泥沙、碎屑冲出来;

第二步用碘伏消毒,别用酒精,酒精刺激性太强,会让伤口周围组织坏死,反而增加缺氧风险;

第三步如果伤口深,用无菌纱布包扎,别包太紧,保持轻微透气,然后及时去医院看看要不要打破伤风针。

再说说户外工作和务农的朋友,建筑工人、农民这些经常接触金属、土壤的人群,属于破伤风高危人群。建议平时干活时戴防穿刺手套,穿高帮劳保鞋,避免被钉子、铁丝扎伤;

如果要处理农作物、家禽家畜,手上有伤口的话,一定要先包好,别让伤口直接接触泥土、粪便。

 

有消息称,部分地区的疾控中心会给农村高危人群免费提供破伤风疫苗接种,大家可以去当地卫生院问问,别错过福利。

还有特殊人群,比如孕妇和老年人。孕妇如果受伤,不仅要考虑自己,还要避免影响胎,我国《孕期保健指南》建议,孕妇如果免疫史不明,受伤后要及时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这种被动免疫方式对胎更安全;

老年人因为免疫力下降,感染破伤风后病死率更高,建议子女提醒家里老人,每10年去补一次破伤风疫苗,别觉得“年纪大了不出门就没事”。

很多人受伤后会慌,觉得“超过24小时打破伤风针就没用了”,其实这是个误区。

据我国《非新生破伤风诊疗规范2024年版》,受伤后24小时内接种疫苗是最佳时间,但如果超过24小时,只要还没出现破伤风症状,接种疫苗依然有意义,只是可能需要增加剂量,或者联合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比如有人受伤后3天才想起去医院,医生会先评估伤口情况,如果是深污染伤口,会先彻底清创,把坏死组织去掉,然后打一针破伤风疫苗,再补一针免疫球蛋白,这样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可能有人会问,现在医疗这么发达,为啥还会有人因为破伤风丧命?其实关键不是医疗水平不够,是公众的认知差没补上。

一方面是基层医疗资源的覆盖问题,一些偏远地区的卫生院,可能没有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只能让患者转去县城或市里的医院,这就可能延误时间。

有医生反映,之前遇到过一个偏远山村的患者,受伤后在当地卫生院处理不了,等转到市医院时,已经出现了肌肉痉挛,治疗难度大增。

另一方面是疫苗宣传不到位,尤其是成人加强针。

我国童的百白破疫苗覆盖率能达到95%以上,但成人的加强针接种率一直上不去,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成人需要补针”。

 

对比一下欧美国家,他们的社区医生会定期提醒居民接种破伤风加强针,成人接种率能超过60%,所以破伤风病例数比我国少很多。

还有就是“轻预防重治疗”的观念,很多人觉得“没受伤就不用打疫苗”,宁愿受伤后花大价钱治疗,也不愿意提前花几十块钱打一针疫苗。

就像之前提到的李大爷,要是受伤后及时去医院打一针破伤风疫苗,也就花几十块,不至于后来花10万治病,还遭罪。

最后总结:破伤风这东西,不是它有多难防,是我们太容易“不当回事”。

一根生锈的铁钉不可怕,怕的是被扎伤后用土方法止血;

一点小伤口也不可怕,怕的是觉得“没事”而延误处理。

农村朋友别再迷信烟灰、草木灰,年轻人也别忽略成人每10年的加强针,家里有老人小孩的,多提醒他们注意伤口处理。

你身边有没有人经历过类似的事?或者你对伤口处理、疫苗接种有啥疑问?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热门评论
  • 漂漂 LV12 昭仪
    2楼
    阅帖
    10-15 17:02 · 湖南
    回复
  • 兵哥2 LV14 妃子
    3楼
    已阅读
    10-16 01:38 · 湖南
    回复
打开掌上湘西APP,与楼主互动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掌上湘西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