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27条冷知识
1、湘西的远古文明: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以及夏、商、周、战国、秦、汉等历朝历代在湘西州均有文化遗址遗存,证明湘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2、八百年土司故都:老司城始建于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距今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是土家族土司王的"小朝廷"都城,2015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3、"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牍":里耶古城一次性出土秦简3.7万枚、20多万文字,填补了文献中有关秦代历史的大片空白。
4、南方长城的神秘存在:苗疆长城(南方长城)位于湘西凤凰县,全长约190公里,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
5、凤凰古城的国际声誉:凤凰古城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曾给予高度评价。
6、"三峰标楚蜀,一水隔川黔":边城茶峒始建于清代嘉庆八年(1803年),地处湘黔渝三省市交界处,是湖南省的西北大门,自古就有"一脚踏三省"的美誉。
7、苗族的古老历法:苗族有自己独特的历法,与汉族的农历不同,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8、湘西的"改土归流":清朝雍正年间的"改土归流"政策对湘西影响深远,改变了当地少数民族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9、矮寨大桥的世界纪录:矮寨大桥是世界上跨峡谷跨度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创下了四项世界第一,落差达400多米。
10、世界苗族的精神家园:吕洞山海拔近1300米,有双洞如"吕"横贯山体,传说是苗族第十二代苗王"里东"幻化而成,是世界苗族心中的圣山。
11、湘西的"三邪":湘西地区存在三大神秘现象——赶尸、放蛊和落花洞女,这些神秘现象背后都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
12、赶尸的起源传说:相传几千年前,苗族祖先阿普蚩尤率兵与敌人在黄河边厮杀,阿普军师用魔咒"唤醒"尸体,让它们规规矩矩向南走,这就是赶尸的起源。
13、"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蹿":湘西人嗜酸,当地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蹿"的俗语,意思是三天不吃酸菜,连路都走不稳。
14、湘西的"过赶年":土家族过年比汉族过年要早一天,月大过腊月二十九,月小过腊月二十八。这一习俗源于古代土家族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
15、哭嫁与哭丧的艺术:在湘西,女子出嫁时有"哭嫁"习俗,家人去世时有"哭丧"习俗。这些哭泣都有约定俗成的仪式和代代相传的哭词、唱词。
16、"上刀梯"的绝技:上刀梯是苗族举行大型祭祀活动、重大节庆活动时的传统仪式,表演者赤脚踩着刀刃向上攀爬,还要在刀梯上作倒挂金钩、大鹏展翅等动作。
17、"钢火烧龙"的壮观:湘西钢火烧龙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主要流传于吉首市马颈坳镇、河溪镇及周边地区,是苗族的巫傩文化和汉族的龙文化融合的产物。
18、湘西腊肉的独特储存:湘西的腊肉驰名中外,但腊肉薰制好后,当地人会把它埋到家中粮仓的谷子里,这样可以保存更长时间,且腊肉会浸入谷子的香味。
19、血粑鸭的文化内涵:血粑鸭是湘西传统名菜,血粑苗语称"青摆"。端午食鸭源于湘西人"驱邪避毒"的古老智慧:鸭肉性凉,配以辛辣山椒,祛湿解毒。
20、湘西苗鱼的精髓:湘西苗鱼选用当地山涧溪流中的鲜活鱼,精髓在于秘制酸汤,由苗家自酿的酸辣椒、发酵西红柿熬制而成,带着醇厚的发酵香气。
21、湘西牛头宴的礼仪:湘西牛头宴是来自土家山寨的最高礼仪,通常用于招待尊贵的客人。
22、"一两黄金一两茶":保靖黄金茶氨基酸含量达7.47%,是同期一般绿茶品种的2倍,茶多酚含量达20%左右,水浸出物近50%,被誉为"一两黄金一两茶"。
23、"中国戏剧的活化石":茅古斯舞是湘西土家族的一种古老舞蹈,被称为"中国戏剧舞蹈的最远源头"和"活化石",2006年入选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4、土家族摆手舞的魅力:摆手舞是土家族隆重的风俗活动,动作粗犷健美,被誉为"东方迪斯科",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5、苗族银饰的精湛工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凰古城的苗族银饰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闻名遐迩。
26、湘西傩戏的面具艺术:湘西傩戏是巫楚文化的重要载体,表演者佩戴傩面具,面具通常呲牙咧嘴、面目狰狞,以达到驱鬼辟邪的作用。
27、湘西挑花的双面绝技:挑花是湘西民间工艺的一种基本针法,有单面挑和双面挑之分,双面挑是内外两面都现花纹,无正反之别,十分结实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