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从诊断书到录取书:这个湘西女孩把"不可能"画成了"不,可能!"

当西安美院2025级录取通知书跨越秦岭抵达湘西时,19岁的瞿怡琳正对着画板调制钴蓝色颜料。这个从小被诊断为极重度神经性耳聋的姑娘,此刻颜料盘里的色彩碰撞声,比她过去十九年听到的所有声音都更清晰。

2006年那个暴雨夜,2岁的怡琳在湘西州人民医院被确诊时,母亲向季平撕碎的不仅是听力检测报告,还有自己的教师编制档案。"如果要我在‘优秀教师’和‘合格母亲’之间选择..."如今在吉首市启音康复中心的办公室里,这位创办了湘西首个民办聋儿语训机构的母亲,抚摸着墙上逐年记录的听力训练曲线图,"我只是把讲台从学校搬到了她的人生里"。

每天清晨5:30的舌根音训练,7000多个日夜的唇语对照练习,那些被汗水浸透的发音卡片最终化作2024年"全国听力障碍儿童康复成果展"上,怡琳那句让全场落泪的清晰致辞:"妈妈,我听见彩虹的声音了。"

吉首市民族中学高三(7)班的课桌抽屉里,至今保留着36块可擦写交流板。"怡琳看口型跟不上时,我们就写字交流。"班主任龙华翻开泛黄的班级日志,上面记录着同学们自创的"三维学习法":板书同步手语翻译、课后笔记彩色标注、月考错题集图形化改造。2024年冬季艺考前夕,全班更集体学会了《我和我的祖国》手语版,在怡琳赴考当天组成了一支无声的啦啦队。

"没有‘启聪计划’的免费人工耳蜗,没有残障单招的文化课降分政策,这个故事可能会是另一个版本。"西安美院招生办主任指出,怡琳的专业课素描《耳蜗里的银河》之所以能获得92分高分,恰是因为"她把政策带来的希望,转化成了更具穿透力的艺术表达"。如今这幅作品已被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收藏,画作说明卡上写着:有些频率,心脏比耳朵接收得更清晰。

从湘西大山到美术学院,瞿怡琳的轨迹像她最爱的《星空》临摹画:那些看似杂乱的色块,在坚持的坐标系里终将显现图案。当她在录取通知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时,这个动作既是对19年努力的确认,更是对"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具象诠释——在无声世界构筑色彩王国的人,终将听见梦想绽放的轰鸣。

(图片来自湘西网)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热门评论
  • cay2486 LV10 知州
    2楼
    伟大的母亲,坚强的孩子!
    8-7 19:53 · 湖南
    回复
  • 凡太夕 LV10 知州
    3楼
    点赞
    8-8 00:24 · 湖南
    回复
  • 朝花夕拾 LV18 太上皇
    4楼
    点赞
    8-8 09:50 · 四川
    回复
打开掌上湘西APP,与楼主互动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掌上湘西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