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40年了,为什么一提喇叭裤、三洋录音机,父辈们的眼睛就亮了?

收录机、蛤蟆镜、喇叭裤、烫卷发……

 

这些都是属于那个年代的印记,也是那段岁月的珍藏!所有这些都凝固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是再也回不去的青春,是无法重现的八十年代,你对它还有多少记忆……别总沉湎于过往,回忆太多往往意味着人已老去……

01

1980《人生》

 

路遥所著的《人生》,是一部在80年代引发关于“人生”大讨论的作品。八十年代堪称中国民众幸福感最强的年代。每个时代都会成为一代人的念想,从那个时期走过来的人,没有不眷恋那段时光的,一生都因经历过那个时代而觉得幸运、无比有意义、自豪且毫无遗憾!

02

计划生育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提出“力争在本世纪内将我国人口总数控制在12亿以内”的目标,计划生育政策由此推行。我们当地有这样的标语:“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还有一句计划生育口号:“横下一条心,砸断两根筋!”

 

只要听说计生办的人来了,小孩立刻就不哭了,这办法特别管用,每次都见效!几十年过去,回望这几十年的时代巨变,心中满是回忆。

 

那些节奏舒缓的日子,藏在记忆的缝隙里,既亲近又清晰,又忽然变得遥远而模糊,为之后的几十年奠定了基础。转眼40年光阴已逝。

03

吃穿文娱回暖

 

在那个年代,喇叭裤是洋气与时尚的象征!喇叭裤能在大陆风靡,和香港的两部电影有关:《巴士奇遇结良缘》《生死搏斗》!

 

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审美,当年穿喇叭裤的人如今已年过六旬,或许正在广场上跳舞。我也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但没追随过那样的潮流,当时被同龄人笑话有点土,现在也一样不跳广场舞,或许就是土吧,不合群,只是坚守初心。

 

崔健最早男性流行小裤脚,上海还时兴花衬衫、马桶包。80年代中期,有些人穿苹果、牛头牌牛仔裤,还有马靴,价格70元。我在本地买过一双火箭头的牛皮牛仔皮鞋,花了37元,相当于半个月的工资!还穿过皮夹克、登山服,戴过鸭舌帽,那时尼龙衫、毛巾衫、港衫港裤、电镀铁丝腰带也很流行。

 

印象最深的是电影《追捕》里真由美骑马时穿的那件棕色短皮衣,款式和质地都极好,虽然贵但特别有型、新潮,让人爱不释手,至今还珍藏在衣柜里……

 

那时流传着一句话:“高跟皮鞋喇叭裤,跳起舞来扭屁股。”在我们那儿,还专门为这些编了顺口溜:“烫发头,不好梳,高跟鞋光崴脚,喇叭裤子不好脱。”还有一句:“眼镜带贴儿,裤子带折儿,皮鞋带尖儿。”当时男性穿花格、带花点的衬衫,脚踩高跟鞋,脸上抹着粉,走在大街上吹口哨。

 

04

四大件

 

80年代家庭的标配是单车、衣车、手表、收音机,俗称“三转一响”。录音机(半头砖)中,三洋、夏普品牌流行时,有些款式已经略显过时了!最早最具吸引力的国产半头砖录音机是上海产的“葵花牌”,价格二百八十多元!当时拥有它的人都颇为得意、引以为傲,这在最早的电器中是很稀罕的,能买得起的人寥寥无几!那时月工资普遍较低,一般三十多元,买得起的都是家境较富裕且比较随性的家庭的孩子!

 

八九十年代改革初期,是一个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充满希望的年代。那个时代年轻人的时髦装扮,我也曾有过,都是美好的回忆。过去的时尚人物如今已步入老年,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引领者!

 

三洋四喇叭收录机、上海永久牌全包链自行车、上海牌手表,配上喇叭裤、花衬衫,即便现在开宾利,也没有那时风光。那会儿是提着录音机,后来是脖子上挂着照相机,再往后是手持微型摄像机,再之后就是自拍杆了。

05

冬天里的一把火

 

费翔致敬姚期智点赞白先勇那是我年轻时追逐梦想的年代,再也回不到那个幸福纯真的时光了。半个世纪的历程中,那些深刻印在脑海里的故事……

 

单依纯夺冠落泪似邓丽君如今反倒怀念在江南的快乐时光,那时年少,穿着单薄的春衫,骑马倚在斜桥上,满楼的女子都向我招手。年少时在歌楼上听雨,红烛映照昏暗的罗帐;壮年时在客船上听雨,江面宽阔、云脚低垂,失群的大雁在西风中哀鸣;如今在僧庐下听雨,两鬓已斑白。悲欢离合本就无定数,任凭阶前雨水点点滴滴直到天明。

06

电影《少林》上映

 

李连杰谈童年恐惧80年代是港台剧在内地风靡的黄金时期,电影《少林》就在这时上映。

 

1983年,内地首次播放香港电视剧《霍元甲》。

 

故事片《人生》是西安电影制片厂1984年摄制的建国三十五周年献礼影片。

 

翁美玲1985年,香港版《射雕英雄传》开始在内地上映,深受观众喜爱,《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笑傲江湖》陆续出现在电视荧屏上,这些人物形象早已深深烙印在当时人们的脑海中。

 

《几度夕阳红》《烟雨濛濛》《庭院深深》《在水一方》等电视剧也相继播出。这是一代人的追忆,再也回不去那个充满快乐、互帮互助、人间温暖有爱且虽穷却很开心、人人平等的美好年代。满满的回忆中,历史的印记留下了八十年代年轻人生活穿搭的独特风貌!

07

电视机

 

1980年时,还没有21寸的电视机(21寸电视机在80年代中后期才出现,被称为直角平面屏,相比其他弧角屏幕要平很多)。当年中国引进最多的是JVC的生产线,有近30条,主要生产14寸、18寸、20寸、22寸的电视机。那时候看电视很费劲,屏幕一会儿出雪花,一会儿有斜纹,一会儿有杂音,电视上的天线一会儿拉长一会儿缩短,角度也来回调整,现在科技发展真是快,都超乎想象。

08

下海经商潮

 

1984年是一个躁动而热烈的年份,很多端着“铁饭碗”的人纷纷投身商海。

 

很多人的第一桶金都是从卖眼镜、倒股票开始的。难忘的八十年代,不穷不富,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那是最好的经济模式,贫富差距不大,幸福感满满,人情味浓厚,却再也回不去了。上世纪80年代的一幅历史画卷,唤起了50后、60后、70后的历史记忆。

09

大哥大

 

1987年,摩托罗拉公司推出一款砖头大小的手机,当时被称作“大哥大”。在那个时期,“大哥大”名副其实,是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那时能用得上大哥大的,都是老板、包工头之类的暴发户。时代日新月异,能亲身经历那个火红的年代,也算幸运!

 

传呼机也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很多人都曾拥有过的物件,“有事您呼我!”成了当时时髦的告别语。一部传呼机加上入网费等要花2000多元,所以在当时算是很奢侈的东西。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热门评论
  • 可以清心也 LV15 路人
    2楼
    好好好
    7-28 10:32 · 湖南
    回复
  • cay2486 LV10 知州
    3楼
    满满的回忆
    7-28 14:46 · 湖南
    回复
  • ba11cn 捕光逐影
    4楼
    人生就是一场梦而已,神马都是浮云
    7-28 15:39 · 湖南
    回复
打开掌上湘西 APP,查看全部6条评论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湘西圈
  • 湘西永顺招聘调理师岗位

    戴小华

    0
  • 高新区文化广场下面的河里好多死鱼,不知道是谁放了什么药还是怎么了?

    ling儿

    0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掌上湘西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