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鲤鱼塘:泳清凉,叙旧情,话变迁
作者:张小平
2025年7月7日,小暑,热浪滚滚。湖南的酷暑像是被后羿射落的九个太阳全扎堆在了这里——岳阳、益阳、衡阳、邵阳、浏阳、黔阳、耒阳、桂阳、麻阳,这“九日”齐聚,热得人无处可躲。
阿健打来电话抱怨天热,我打趣这“九日传说”,他一时语塞,转而提议下河消暑。我提议去凉风洞和鲤鱼塘,前者因冬暖夏凉成了夏日纳凉好去处,后者则因塘中鲤鱼成群得名(我更信这说法,而非地形像鲤鱼的传说)。
说走就走,保靖的田师傅开车,阿健、他侄子还有我同行。一路风景熟稔如常,倒是田师傅那虎头虎脑的侄子,脸上总挂着闷闷不乐。我问起他的学业,孩子羞涩低头,田师傅道出缘由:中考差18分落榜,正愁前路。他顺势“将”我一军,让我给孩子讲讲学习方法。
我想了想,讲了个故事:成都有个秀才赶考,因背书入迷错过了客栈,向一位屠夫借宿。屠夫好酒好肉招待,席间出题考他:“河水哪是公、哪是母?”“山上的树哪是公、哪是母?”秀才答不上,屠夫解惑:“水浪为公,水波为母;松树为公,梅树为母。”后来考场竟考了这两题,秀才高中状元,专程谢了屠夫。
故事讲完,孩子似有所悟。四十多分钟后,我们到了鲤鱼塘。朋友阿友早已候着,他是鲤鱼塘人,当年我在边城镇任自然资源所所长时,他新建房屋,是我经手办理的土地使用证,这份因工作结下的情谊一直延续至今。今天他特意张罗了这场聚餐,不仅备下丰盛菜肴,还邀请了村、支两委成员和村里的社会贤达,众人围坐一桌,把酒言欢,叙旧情、聊近况,其乐融融。
席间,大家聊起鲤鱼塘的变迁。当年这里还是凉风洞的二、三组,路是坑洼的沙子路,弯多且急,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出行格外不便。而如今,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电站也建了起来,村寨面貌早已天翻地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餐桌上,两盘外黄内脆的大河白条鱼堪称下酒神器,几杯酒下肚,大家兴致勃勃下河戏水。这条河源自贵州梵净山,经松桃入花垣称清水江(也叫白河),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就在上游,下游入保靖后唤作酉水,当年水路运输,鲤鱼塘是必经之地。水温刚好,水质清冽,许是我汗味重,小鱼围着我咬,倒像是一场天然鱼疗。清凉江水裹住身体,暑气、疲惫全消,舒展四肢时,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朋友们在水中嬉戏,有的像鱼儿穿梭,有的仰躺水面,任阳光与江水轻抚。
一个小时转瞬即逝,夕阳把江面染成金黄,我们才恋恋不舍上岸。回望波光粼粼的清水江与鲤鱼塘,满心都是眷恋。这场野泳,不仅享了自然的清凉,见了江水的美,更藏着朋友间的情谊与村寨的变迁,成了心底一份璀璨的记忆。
202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