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重游靖港古镇记

重游靖港古镇记

乙巳年,暮春晦日,余重莅靖港古镇。距初游之期,已六载矣。遥想昔日,本为游官窑未遂,闲步间误入靖港,偶遇傍水古镇,心中好不欣狂,时只醉心于古朴建筑,市井繁华,未深悟其历史之厚重,今赴长沙以理要务,便携妻带孙,重踏斯土,心境迥异,更欲探寻其千年积淀之韵味。​
靖港古镇,昔名芦江、沩港。唐时,李靖将军驻军于此,始更名靖港,此名沿用千年,承载着悠悠历史。其地东依湘江,南临老沩水,西接格塘,北毗乔口,乃湘江与沩水交汇之天然良港。自三国以降,即为军事要塞、水陆码头。三国纷争,此处曾金戈铁马;明清之时,商贸鼎盛,为湖南四大米市之一、淮盐集散中心,“小汉口” 之美誉名震三湘。

入得镇来,街巷纵横,如织如绘。青石板路,苔痕斑驳,诉说千年沧桑。“八街四巷七码头” 之格局,保存完好,尽显古时规划之精妙。漫步其间,宏泰坊、八元堂、育婴堂等明清建筑,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宏泰坊,晚清青楼遗址,虽为风月之地,却也见证了当时市井之繁华;八元堂,宁乡会馆,青砖灰瓦,庄重肃穆,彰显商帮之团结;育婴堂,慈善之所,承载着古人恤幼之情。

忆往昔,清末民初,此处有三十八处码头,两千余家商铺,粮行、米号、当铺等,业态繁多,日均客轮停靠,货船穿梭,人声鼎沸,商贾云集。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殃及池鱼,然靖港却因商贾迁入,工商业户增至五百余户,经济再度繁荣,足见其生命力之顽强。20世纪80年代后,水运式微,古镇渐趋萧条,如美人迟暮,令人唏嘘。幸得 2004年列为 “长沙地区历史文化村镇”,2008年获评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景区开放,2011年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4年全面提质升级,终使古镇焕新颜,重现 “船到靖港口,顺风也不走” 之盛景。

今之靖港,融历史与现代于一体。日间,乘船游览,进港仪式、水上婚礼、水袖戏舞,非遗元素巧妙融合,埃山子午棍之刚劲,油纸花伞之柔美,相得益彰。水上梨园演艺,戏台之上,湘剧悠扬,唱尽古今事;夜间,烟花绽放,流光溢彩,“诗韵湖湘” 诵读会,文人墨客,吟诗作赋,活化沈从文、柳宗元笔下之文化记忆,仿佛穿越千年,置身于明清市井。

民俗文化,更是古镇之灵魂。靖港皮影戏,千年传承,艺术馆藏明清剧本、工尺谱及京胡、锣钹等传统乐器,幕布之后,皮影灵动,演绎人间悲欢,一曲终了,余韵悠长。古街大集,热闹非凡,湖湘非遗美食,手工糍粑,软糯香甜;糖画,晶莹剔透,栩栩如生;姊妹团子、糖油粑粑等长沙小吃,香味扑鼻,勾起儿时回忆。传统茶馆、酒肆,古色古香,坐而品茗,酌酒听戏,还原明清饮食风貌。端午节赛龙舟,鼓声震天,健儿奋勇;春节舞龙舞狮,热闹喜庆,传统节庆,延续至今,承载着民俗之魂。

昔年初游,见其繁华,惊叹于市井之盛;今岁重游,品其历史,感慨于文化之深。靖港古镇,集军事、商贸、水运、民俗于一体,乃明清商贸之活化石,湖湘非遗与现代文旅融合之典范,被誉为 “漂浮在湘江上的清明上河图”,诚不欺也。

夫古镇者,非仅建筑之古,更在文化之传。六载光阴,古镇焕新,而其历史之根未变,民俗之魂未失。愿此古镇,如滔滔湘江,生生不息,传承千年,让后人皆能睹其风采,感其文化。

  暮色渐起,家人相唤,遂离古镇。回首望之,灯火阑珊,仿若千年古镇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余心甚慰,此游非止观景,更得悟文化传承之重。异日若得闲,必当再临,细品其韵。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热门评论
  • 空谷幽兰fh 捕光逐影
    2楼
    欣赏朋友美文美图。
    4-29 15:11 · 湖南
    回复
  • 凡太夕 LV8 知县
    3楼
    不错
    4-30 00:06 · 湖南
    回复
打开掌上湘西APP,与楼主互动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掌上湘西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