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全省唯一!湘西州“黄金茶制作”强势登榜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公布了36个地方精品特色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湘西州“黄金茶制作”作为湖南省唯一代表强势登榜。这不仅为武陵山脉的千年茶香注入现代基因,更让湘西茶农捧着“金叶子”走出了一条“标准化制茶、职业化致富”的新路。

 

 

 

从经验到标准:
破解千年茶艺的“品质密码”

 

“过去制茶全凭手感,同一批鲜叶加工出的茶叶品质参差不齐。”一位参与培训的茶农坦言。这种经验主导的生产模式,曾让黄金茶面临市场竞争力不足的困境。2022年,湘西州政府将“黄金茶制作”纳入专项能力建设体系,通过科学量化破解行业痛点:

 

工序标准化。鲜叶摊青湿度、杀青温度、揉捻时长等关键参数被精准量化,形成《黄金茶制作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

 

设备现代化。可控温摊青槽、电加热杀青机等设备引入,减少人工误差。

 

人才专业化。累计开展28期培训,培养1130名持证技术骨干,辐射带动上万人就业。

 

这一变革使茶叶品质稳定性提升40%,春茶优质率提高35%,为产业升级奠定基础。

 

  2024年3月18日,在保靖县吕洞山镇茶岭村,制茶师正在手工制茶。杨贤清 摄

 

技术创新驱动价值跃升:
从“深山茶”到“国礼级”

 

标准化并非对传统的颠覆,而是对工艺精髓的科学诠释。湘西州茶叶协会与科研机构联合攻关,实现两大突破:

 

针形绿茶加工技术。通过整形理条工艺,塑造茶叶挺直条形,保留翠绿色泽与鲜爽滋味。

 

花香红茶发酵技术。精准控制温湿度,形成花蜜香高长、甘醇绵柔的独特风味。

 

新技术使茶叶销售均价提升30%,40余个学员茶样获中国茶叶学会“五星”认证,10款产品问鼎“中茶杯”特别金奖,湘西黄金茶从地方特产升级为高端茶品代表。

 

  保靖县吕洞山镇黄金村至葫芦镇国茶村路段,茶园茶路交相辉映 。胡孝东 摄

 

产业生态重构:
就业链与价值链的双向激活

 

项目建设催生“技术赋能—品质提升—品牌增值—产业扩张”的良性循环:

 

就业辐射效应。持证技师通过“传帮带”形成人才梯队,覆盖种植、加工、营销全链条,带动全国14个省份100万茶农增收。

 

跨区域协同。2024年长沙跨省培训吸引近百名技术人员,河南、安徽等地的技术交流推动工艺标准输出。

 

品牌溢价释放。黄金茶在全国种植面积达150万亩,综合产值突破200亿元,区域公共品牌价值增长25%。

 

未来图景:
打造中国黄金茶产业“硅谷”

 

湘西州茶叶协会会长潘春新透露,2025年下半年将举办全国性“黄金茶制作专项能力大赛”,邀请全国从事黄金茶制作工参加,不断提高黄金茶制作能力,提升黄金茶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并推进三大战略:

 

技术深化。联合科研机构研发智能萎凋系统、品质区块链溯源技术。

 

标准输出。建立全国黄金茶工艺数据库,推动行业通用标准制定。

 

产业融合。开发茶旅研学线路,建设标准化观光工厂,延伸产业链价值。

 

  保靖县吕洞山镇黄金村418年树龄的茶树王。保靖县委宣传部供图

 

启示录:
传统技艺现代化转型的湘西样本

 

湘西黄金茶的蜕变,为乡村振兴与非遗活化提供可复制经验:

 

科学赋能传统。通过量化研究提炼工艺精髓,保留文化基因。

 

职业认证驱动。以能力认证提升从业者社会认同,破解“匠人断层”危机。

 

生态化发展。将技艺传承嵌入产业链条,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共生。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专家评价:“湘西模式证明,传统产业升级不是‘推倒重来’,而是用现代科学语言重新诠释千年智慧。”

 

湘西黄金茶的嬗变之路,是一条用技能浇灌的共富之路,更是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产业革命。当标准化工艺遇见千年匠心,当职业化培训激活乡土人才,这片神奇的东方树叶,正以“黄金品质”谱写中国茶业高质量发展的湘西篇章!

 

来源|湘西网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热门评论
  • 王思豪 LV14 路人
    2楼
    好好好
    4-26 00:05 · 湖南
    回复
  • 凡太夕 LV8 知县
    3楼
    厉害
    4-26 00:09 · 湖南
    回复
打开掌上湘西APP,与楼主互动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掌上湘西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