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八面山
那天,在从秀山石堤古码头回里耶的途中,司机一脚刹车,把我们停在酉水边一个最好的时空节点上。一抬头,我们都忍不住惊呼起来。
此时的八面山,在明亮的夕照下,褪去了苦苦纠缠的云雾,尽显神山的雄奇巍峨。一道道青崖白壁,如刀削斧劈,山峰迂回重叠,光影错落,虚实之间更见风姿。圣山与酉水相依相绕,遥遥呼应,亿万斯年,相互厮守,令人动容。
登上八面山,背后是日出云海,眼前是开阔草甸,风景壮美而别致。
此刻的八面山,犹如一尊卧佛。卧佛以长天为穹顶,以云霞为衾枕,佩明月,带酉水,餐落英,饮醴泉,怡然自得,逍遥方外。佛即美人,美人亦佛——“睡美人”是里耶人心中的景,也是心中的佛。
一个人的话,千万不要去八面山云顶之巅,那里是恋人的天堂乐土。在那里,孤单是可耻的。
八面山上有4个行政村,每个村的名字都美出天际:自生桥,云顶,真仙,天堂。有诗为证:“自生桥上有真仙,云顶之巅是天堂。”如果把八面山比作一艘高蹈于云海之上的航空母舰,那么云顶之巅就是航母的“舰岛”。
初上云顶之巅,是那年的5月中旬。时值春夏交接,而八面山春意正浓,风光无边。酸筒杆齐刷刷从地里蹿到腰间,青红青绿,开枝散叶,像娘亲的一双巧手,着意为正值妙龄的八面山打扮起来。为了拍摄八面山最美的落日和星空,我们驱车来到了云顶之巅。海拔高出一米,景色更美一分。云顶之巅是八面山的最高点,满山的花叶更是鲜嫩宜人。火棘树披一身新绿,开满细白花,随便在树下一站、手机一拍,都是大片,都舍不得删。山下的刺莓或许过季了,而这里的又红又大,可大快朵颐。在山顶的一个坳口上,我们向西而立,于万仞绝壁之上,接受辉煌的落日余晖的洗礼。远方的群山之上,晚霞满天。我们七八人举手相牵,向着流金溢彩的西天欢呼雀跃。山风助兴,吹拂衣襟和发丝,一束束丁达尔光从云隙里抖落而下,我们又争相把最美的剪影定格下来。此时此刻,我相信每个人的身上和心里都镶嵌着光芒,深觉人生幸福、人间值得。
一群热爱生活的人,相约等待着朝霞,有说有笑。
在云顶之巅,每一块石头都怀揣风情,让人陡生相拥相恋的激情。在云顶之巅的农家乐里,我们品尝了仙猪、土鸡及野菜,滋味自是名不虚传。夜暗下来,围坐火盆夜话,聆听了村第一书记张向阳的扶贫传奇故事。他自幼随祖母、姑母到八面山生活,住猪舍草房,历尽苦寒艰难,深知八面山偏远贫困之苦。2017年上云顶扶贫时,他筹资修建旅游路,破除交通瓶颈;发动村民搞养殖、上网销售,让云顶仙猪、神牛品牌蜚声山外;引导有识之士投资当地旅游,把民宿和农家乐托举起来……他的到来搅动一池春水,凭着执著打破命运的枷锁。火塘灰烬,繁星满天,我们把帐篷搭在了山坳的草坪上。一座座帐篷连在一起,一盏盏夜灯透着朦胧的光亮。无数星斗缀在天幕上,像一颗颗晶莹的灵丸,消解着人间的烦忧。邻帐诗人辗转反侧,在山风中低吟:“双臂为枕,我仰望亘古长明的星河;久久无眠,顿悟千年一瞬的禅语。”
自生桥,是天然的土家毛古斯剧场。八面山,土家语叫“树木朴”,是“祖先船”的意思。作为土家族后裔,我丢失了母语,日常也不再穿着土家对襟衣。直到那天,在八面山上见到自生桥的刹那,它紧紧地将我与祖先、与自己的来路连接起来。
那天,阿颠和阿秋换下了时髦的现代服装,头戴麻绳长辫,身披稻草棕叶,白皙的肌肤涂上灰土之色,把自生桥当作山水剧场,开始表演毛古斯。他俩赤足穿过溪涧,穿过飞瀑,来到自生桥里的纳福洞,情不自禁地大声“哦嗬”,手舞之,足蹈之。
那一刻,我记起了自己的来路,并且认定他们就是土家兄妹成亲的原主,而八面山就是高山滚石、破竹合龛传说的故乡。
毛古斯,是湘西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外专家称其为“中国民族舞蹈的最远源头”。
自古,酉水流域森林莽莽,荆棘遍野。传说一位独自下山学习农耕技术的土家青年,在学成后因急于赶回山寨传授技能,一路风餐露宿,一身衣服被山林中的荆棘撕扯成碎片。等他回到山寨时已是夜晚,正逢土家“调年”(过年),乡亲们正欢乐地跳着摆手舞。他衣不遮体,不好露面,便躲在调年场旁的杂草丛中。不料,他还是被发现了,于是急中生智,扯了一些茅草披在身上,走入了调年的人群中,用舞蹈的形式向乡亲们传授所学到的农耕技能。土家族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先祖,每逢还愿、祭祖等仪式时,都要表演毛古斯。
自生桥是极为幽静的所在,只有落叶从桥上旋转而下,如飞蝶,亦如先人写下的家书。我忽然记起,土家族是一个有语言而无文字的民族,就像我拾起一片红叶,也无法解读先人留下的只言片语。幸好,洞口有一丛丛箬竹,山涧有一树树迟开的野海棠,可以遮住我的无知,掩饰我的赧颜。
夏季的八面山大岩门草场,毫不逊色于巴音布鲁克和那拉提的大草原。
记得二十年前的仲夏,我和两个同事因考察生态环境来到八面山,第一次见到大岩门草场。蓝天白云下,各色花草野蛮生长至没膝。
那天,雨后新晴,凉风习习,山下带来的暑气瞬间消散,充分印证“八面山,别一个国度”的说法真实不虚。那时候,八面山还没有嘚嘚的马蹄声,散放的八面山黑猪、黄牛和山羊,在草场上自由奔跑,吃草拱泥,好不逍遥。鸟雀也在草丛里起起落落,啾啾婉转之声可谓天籁。绵绵的草场以平坦的腹地连着两山的缓坡,绿上了云天,毫不辜负“南方空中草原”的美名。我们趴倒在草丛里,摄影、观察、记录;忍不住了,便在草毯上翻滚、嬉戏、追逐,一如癫狂的少年。那时的大岩门草场,没有跑马场,没有烤全羊,没有一丝丝商业气息。有的,只是牧羊人的哀叹。在此后的一次八面山文学采风活动中,我又一次见到了大岩门草场。它跻身于“湖南省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早已不是旧时模样。
夕阳下的八面山亮起灯光,如梦似幻。
草场、云海、奇峰等自然景观抖音流量超高,各式民宿星罗棋布,农家乐烤全羊生意火爆……昔日孤独的大草原,今日成了真金白银的大岩门。
日暮时分,大岩门草场灯光璀璨,歌舞如海,浸着汗水和深情的“八面山速度”和“八面山精神”如旗招展。
在云顶村的西壁岭上,有一棵古树,一树成景。她,叫祖母树。
八面山上多草甸和竹林,周边临崖地段多灌木荆棘,只在八面山腹地,才有一些椿木、桤木等耐寒的高大乔木。这棵祖母树,是八面山上的树神。祖母树是一棵菩提树,树高三丈,树龄无考。树冠绿荫如盖,树干需三人才能合围,树身中空,可容八九个成人。树身底座如一张巨网,板根遒劲有力,深深地扎进这方土地。树身从上而下开有蝌蚪形小孔,形成生命的通道。
迄今为止,祖母树上没有一根红布条,树下没有一根香烛,也没有牌坊、匾额、旌表。枝桠树皮脱落掉在地上,慢慢腐烂着,而树身上的伤口早已结痂……
人如树,要舍弃生命多余的东西,才会更加自在洒脱。远观祖母菩提,自是明心见性,无嗔无怨,大彻大悟。
山里人的清晨,往往是双脚裹着露水把太阳趟出来,他们只在乎手中的农活,不在意太阳的模样。
八面山上可赏日出日落,观云卷云舒。
我第一次被壮丽的日出所震撼,就是在八面山,在张着鲢鱼嘴似的燕子洞里。那天,我们凌晨4点就出发,赶往八面山东崖的燕子洞。
燕子洞是八面山的一处胜景,五个洞口在绝壁半山腰间一字排开。洞口外有栈道勾连,洞内彼此相通,宏大宽阔,别有洞天,神秘莫测。一路上薄雾蒙蒙,大家有些担心太阳不给面子。到了燕子洞的崖边,大家小心翼翼地上了逼仄的栈道,然后在最大的洞 穴 口蹲守日出。
5点45分,太阳的一条圆弧带着血色从茫茫的云海里钻了出来,像慢慢切开的红心火龙果,饱含新鲜的汁水。不到两分钟,太阳的整张脸露了出来,红彤彤的,如新生婴儿般可爱、柔和。阿颠和阿秋从洞穴里奔向鲢鱼似的洞口,向着初升的太阳,欢呼,拥抱,舞蹈。这时的太阳光芒柔和,却如此温暖,直抵人心。刹那间,我不能自已,热泪盈眶。
大自然的景观壮丽又温柔,如同一剂灵药,可以医治饥饿、寒冷、疾病和孤独。太阳越升越高,光芒的穿透力越来越强,燕子洞里的崖壁被慢慢照亮了。我们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兴奋的欢呼声直达洞穴深处。有了光能的驱使,原本静止的云海变得波涛汹涌,丝丝缕缕漫上山崖。仅仅二十来分钟,燕子洞已是云蒸霞蔚。
杯子岩总是最后出场,这仿佛一种宿命。
首先,它远在天堂村,没有耐心的人,走到云顶、真仙也就倦了,于是打道回府,难免与杯子岩咫尺天涯。二是它的险峻,远在其他景点之上,没有当地人做导游,是无法企及的。三者,它注定是八面山最后开发的王牌景点,武功盖世,却不用强,有包容万物、再造万象之德。
日落时分,晚霞映在天边。
前往杯子岩的行为,本身就是一次探险,要穿茅草地,下陡峭石壁,攀枝茬荆棘,掠毒草长虫,过天堑一线天,方可到达。终点处有圣水灵庙。
杯子岩景点是同声不同名的同一处景点:一曰“杯子岩”,悬崖处有一天然石柱,酷似金杯,遗世独立,无主无题,任人猜悟;二曰“背子岩”,陡峭处有一奇石幻出人形,犹如慈母背子,喘息有声。一边是自然金杯,一边是人间大爱,个中缘法,天意人伦,枝枝叶叶,参透即是菩萨。
从杯子岩俯瞰万丈红尘,白云苍狗,村落小小,屋舍俨然,人若微尘,脆弱渺小。然而,有我八面靠山,火种不灭,炊烟袅袅,黄狗吠,稚子哭,人间诸物生生不息。
来源|团结报、湘西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