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听说有的地方有这样的习俗:大年初一到户外捡柴,“柴”与“财”同音,捡“柴”就是捡“财”,对未来给予了美好的期待。第一次是去年的大年初一,我们到保靖县白云山上捡柴。我们去两台车,每台车装了大几十斤干柴。那天,白云山上的公路雪还未化,车无法行走,我们备有防滑链,还是上不去,但可以退回来。回来的路上,另一台车轮胎通了,不得不在路边换轮胎,天已黑,我们在路边做晚餐、吃晚餐。今年大年初一,是我第二次参加户外捡柴活动。我们吸取“教训”,不去远的地方,就到我们最为熟悉的莲花山矮坡苗寨,这个寨子在我乡下老家的后山上,我们年少的时候,经常在那附近砍柴、打猪菜。山,青黄相间。黄的是草、青的是常绿树,常绿树少,黄草多,落叶树就是青黄之间的“调色剂”。再过一两个月,落叶树长叶子了,草发芽了,这山,就是一片翠绿了,分不出彼此。年少时,只要是茅草,在我们看来,就是非常好的柴了,要是树子,不管大小,都是上乘的柴。可惜,我们年少时,山上几乎光光的,木质的柴极少,而矮坡苗寨子附近,就有这样的木柴,我们上山砍柴之前,做梦都想着如何偷砍这个小寨子的树子当柴烧。如今,不管哪个时候来,山上的树子多的是,只要你想砍,随便你砍,几乎没有人管,只是,你砍得动你挑不动,挑得动的人基本不砍树!于是,山上的草、树就茂密起来了。前些年,找柴的人极少,去年,找柴的人也不多。这次上到矮坡苗寨,从水泥公路、毛坯路的印迹看,找柴的人还是有的,看那毛坯路上,杂草成片倒下,是多台车上来拖柴才有的模样。这里与贵州省交界,往前走三四百米,就是贵州的地界了。公路边的枯树,已经被人砍走,我们沿毛坯路往贵州那边走。去年暮春,我走过这条路,从这条路走到贵州的几个寨子,清晰记得,路边有好几棵枯死的桤木树。这种树木质软、长得快,火苗旺,这几年,我们基本上是砍这种树。到了贵州地界,发现去年的那几棵枯桤木树不见了,应该被人砍走了,不然,我们这次来,只要有一棵就能完全满足我们的需要。说起来很夸张的,似乎为了那点柴,我们一会儿在湖南、一会儿又到贵州,一眨眼,又回到湖南了。这里的干木柴还是有的。毛坯路上方的干木柴少,因为方便丢到毛坯路上,车可以拖走;毛坯路的下方干柴多,需要人工抬到毛坯路上,很费力。没走几步,看到前方一棵比较大的干树蔸,距地面还有1米多高,上面部分被人整整齐齐地锯走了。来到这个树蔸前,才发现被锯掉的部分,就放在树蔸下,有2米多长,试抬一下,有百把斤。我们带有专门的折叠锯子,几下就把这个树蔸锯下来了,一米左右,三十多斤,回去后,再锯成12厘米左右的小段,劈开,凉干,大家到户外开展活动时,就可以带去当燃料。大家觉得柴还是不够,还要继续砍,山上确实还有一些。而我很“知足”了,就在毛坯路上帮忙把长段的锯成1米左右的小段,便于装车。这里,是野百合的“家乡”,我们小时候的春天,漫山遍野开满了野百合花。野百合花的嫩叶、球茎都可以吃。到了冬天,我们砍柴的同时,也会挖野百合的球茎——地上的植株枯死了,依旧在那里站着,根据其特征,我们就能挖到地下的白色球茎,可以烧熟后吃,可以带回家当菜炒。在这个方面,我们山里人个个都是挖野生百合的“专家”。贵州那边的“大风车”(风力发电机叶片)在呼呼地转,山里的鸟叽叽喳喳叫个不休,若是平时来,这声音应该是呼唤春天,这次听来,可能是骂人了,骂我们这些砍柴人——不管你砍多还是砍少!我们把近两百来斤的柴装上车,时间已经是下午2点多钟了。长时间没有下雨,水井里的水很小,井水还是那么清澈,悄悄地、无声地流出来。这个水井的上边没有人家,后面就是花垣县海拔最高点——莲花山顶,水质很好,至少没有污染。饭后,再烧一大壶泉水带回家,临走前,装一大桶莲花山泉水上车。不论是湖南这边,还是贵州那边,山竹绿得发亮,待到四五月份的时候,会长出满山的竹笋,有雅趣的朋友,可以来这里扯山竹笋。我对大年初一捡柴的理解是“本义”,我根本不相信大年初一去捡柴,今年就一定发财!在这一天,通过捡柴的方式,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捡点柴回来、加工,以后外出时,带上户外柴火炉,研学旅行去!来源:湘西龙正忠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