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无边乡愁落边城 | 文学的原野与还乡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郭薇灿 摄影 龚子杰 湘西报道

作家和故乡,从来都是相互成就的,就像沈从文和边城。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位于湘西花垣县,一个叫茶峒的山城。城边有小溪,溪边有白㟷,塔下有人家。

冬日,层层叠叠的吊脚楼倒映在江面,与栓于渡口的几只小船一起微微荡漾。白塔依旧耸立山腰,清水江上建成的新景点“翠翠岛”,远远看去,像是一本展开的书。

书的一端是翠翠的雕像,凝视远方,等待着她心中的期许;另一端是沈从文伏案写作的身影,专注而认真,守护着这里的如烟细雨与潺潺碧水。

一时间,分不清是书中还是现实。

90年前,沈从文把对故乡湘西的所有情感倾注到茶峒小镇,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故事,在这里安放乡愁,存续诗意。

90年过去,翠翠等待的那个人或许从未归来,但沈从文所憧憬的理想时代,却已悄然降临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

边城不再遥远,它已走向世界。

在文学里回望故乡

“细雨还依然落个不止,溪面一片烟。”

抵达边城镇时,雨刚好停歇,远山如黛,近水含烟,颇有几分小说中描绘的意境。

镇子不大,站在茶洪桥上,便可以将江两岸的风光一览无余。

边城本不叫边城,而是一个名为“茶峒”的边陲小镇。沈从文先生曾这样描绘:“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蜿蜒而上。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空地作为码头,供小船停泊。”

2005年,这座因《边城》而闻名的古镇,更名为边城镇。

“边城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更是文化传承的生动载体。”导游田霞向记者介绍,步入边城,就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这片山水间曾经的岁月。

作为土生土长的茶峒人,田霞今年大学毕业后就回到家乡干起了导游的工作。她说,在河北上学的时候,辅导员听说她是边城人,便激动地问,“是沈从文笔下的那个边城吗?”这让田霞觉得特别自豪,也自此萌发了回家乡宣扬边城文化的想法。

“很多游客告诉我,他们以前只在书本里读过,对于很多描写无法感同身受,直到来这里才真正感受到先生笔下的世界。”田霞说。

文学虽然是虚构的,但文学作品所承载的情感却是真挚的。

沈从文出生于湖南凤凰,茶峒是他随军队换防时偶然经过的地方。然而,他却把理想化了的现实和对故乡的种种情感,都倾注到了这个得以偏安的小镇。《边城》中的人物、风景和故事,很多都源于他少年时期的经历。

故乡滋养了人的成长,人又塑造了独特的文化。沈从文先生自称“地方风景的记录人”,以固执的“乡下人”姿态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乡土文学作品,呈现出独具一格的湘西世界。

走在镇子里狭窄的青石板路上,边城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左佳汶告诉记者,因为故事写得很美,写得真实,有很多人读了《边城》,就想到茶峒来看看,看看那个溪水、白塔、渡船,看看渡船老人的坟,看看翠翠曾在哪里吹竹管……

“当20世纪中国文学不可避免地与世界接轨时,先生为我们保留了本土文化最美的背影。这些悠久的文化被记录下来,又成为一代代文学作品,滋养着人们纯净的心灵,构建了人们精神上的故乡,给予人们内心的‘根’和归属感。”左佳汶说。

书与现实的对话

乡愁,是很多文学作品绕不开的结。

创作《边城》时,沈从文已离开故乡十余年。他从乡村来到大城市,却始终无法适应,反而非常厌恶城市生活的世俗气息。这让他更加怀念故乡那尚未被现代物质文明所侵蚀的淳朴民风。

边城,就成为了沈从文心中安放乡愁的理想世界。他曾在《边城·题记》写道:“对于农人与兵士,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这点感情在我一切作品中,随处都可以看出。我从不隐讳这点感情。我生长于作品中所写到的那类小乡城……”

遇见上海游客侯祖厚的时候,他已在边城小住两日有余。很早以前,他就读过沈从文的小说,读过《边城》,一直都有念头想来湘西看看,一睹书里的世界。

“终于在我80岁这年,圆了这个梦。”侯祖厚开心地说。

在他看来,《边城》这部作品里的人物都有着极其质朴的性格。翠翠温柔、贤惠,善解人意;祖父善良、老实,甘于清贫,乐于助人;掌管当地码头的富人顺顺,不以财富自居,慷慨率性……这种质朴不仅体现在翠翠与傩送之间那份简简单单的爱情里,也深深植根于边城人民浓浓的乡情之中。

正如侯祖厚所说,9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湘西边城依旧保持着那份独特的人性之美。

清晨,清水江上的那一句“开船啰”,便能把人拉回曾经的岁月。

镇上的民宿酒店,床头都会摆一本《边城》,给远来的游人提供一个重温书中世界的机会。

在边城的街头巷尾,当地人或摆摊卖货,或划船摆渡,悠然自得。一份浇着酱汁的米豆腐,一份冒着热气的“一锅煮三省”让人流连忘返。

每逢赶边边场的日子,拉拉渡船工老吴都会赶早来开船,以免误了老百姓的“活路”。

......

这里的人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这片土地上的文化与传统,守着那份善良纯真却又不失真性情的“人味”。

沈从文带着眷恋和痛惜在文字里安放下他的乡愁,却用浪漫化了的湘西风情为世界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乡土中国,把美好的希望藏在字里行间,给读者留下诗意的田园牧歌。

即便是过了90年后的边城,也同样如此。正如它的宣传语,听时光之外的真幻世界,看无边之城的烟火人间。

边城,一座无边的城

凤凰于飞,湘西不再“边城”。

自“精准扶贫”重要理念提出以来,湘西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6年,边城镇被选为首批“中国特色小镇”;2017年,湘西州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村村通硬化路;2023年,湘西边城机场正式通航。一个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于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在湘西地区形成,沈从文笔下曾经需要数日艰难旅程才能到达的地方,如今已变得轻松可及。

在《边城》享誉全球的同时,湘西的少数民族文化及风土人情也随之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的一个独特窗口,吸引了众多外国游客前来探访。边城镇位于湘、黔、渝三省交界处,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一脚踏三省”,使其更加具备迎接四方宾朋的条件。

如今,边城镇已蜕变为一座知名旅游小镇,其核心吸引力正是沈从文。

沿河岸,包茂高速与319国道车流不息,但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远道而来的游客,依然偏爱清水江上那悠然自得的拉拉渡。

在沈从文的《边城》中,翠翠的爷爷正是茶峒镇“拉拉渡”的船工。

“现代人的交通通讯都很发达了,似乎‘思乡’不再那么强烈了。其实不然,现代人更缺乏‘故乡’。”左佳汶表示,由于现代人大量住在城市里面,与泥土隔绝,根本就连“故乡”都没有,所以现代人“思乡”更强烈。

“但在边城,可以让人不受时间规律的影响和限制,尽情沉浸其中,享受其中。”左佳汶说,边城已超越了文学作品的范畴,正积极把握机遇,向外界展示一个开放、美丽且充满人文关怀的世外桃源。

还记得沈从文书中的场景吗?“黄昏时分,翠翠坐在家后白塔下,望着夕阳将天空染成桃花色的薄云。”

如今,边城的那座白塔已经得到修复,翠翠与黄狗的雕像也矗立在清水江畔,它们一同守望着那片桃色的晚霞、细雨中的轻烟以及潺潺的江水。

在时光的长河中,边城如同一座无边的城,乡愁无限的故乡。

沈从文的墓前,他的侄子黄永玉写了一句话,刻在碑上:“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虽然翠翠等待的人或许从未出现,但沈从文先生所期盼的理想时代,已然降临。


出品人:贺永祥

总策划:肖世锋

执行策划:周逸峰 王嫣

采访:秦楼 王嫣 李长宏 郭薇灿 朱丽萍 王诗颖 陈奥男 张必闻 龚子杰 王杨 李赛凤 杨怡晴 任晔

后期:郑玉焓 王波

监制:张广蓉 刘明珠

设计:邓尧

配音:张靖文

来源:红网湖南频道原创文章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热门评论
  • 杨煜农 LV8 知县
    2楼
    要的
    1-4 19:59   来自湖南
    回复
  • 荷塘52 LV17 皇帝
    3楼
    路过阅贴
    1-5 01:24   来自湖南
    回复
  • 化妆舞会 LV10 修仪
    4楼
    1-5 06:53   来自江苏
    回复
打开掌上湘西APP,与楼主互动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湘西圈
  • 不是说;要为人民服务?要保护生态环境,要为子孙后代造福? 水变质了,10年了都没人管,,给子孙后代积点德吧。

    此生无悔入华夏

    1
  • #疯狂吐槽# 不管真假,试试总会有希望!

    此生无悔入华夏

    0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掌上湘西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